為什么是第四次?
第一次是1760-1840年,鐵路和蒸汽機——機械生產;
第二次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電力和生產線——規?;a;第三次是20世紀60年代,計算機互聯網——數字革命;第四次是21世紀之交,智能工廠算法定義一切——指數級、廣度深度、系統性影響,教育、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將成為推動進步的關鍵引擎。
最主要的挑戰
認識不足,領導力不夠,適應此次革命的制度供給不足。創新經濟體和非創新經濟體。創新經濟體的特征:吸引高端人才、掌握大部分風險投資、上市便利性、技術創新前沿。
最大受益者
資本擁有者——創新者、投資人、股東。越來越不平等。
關鍵技術
① 新能源,核能利用;
②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交通工具;
③ 3D打印,LEAP發動機燃油噴嘴;
④ 先進制造與數字制造,高級機器人;
⑤ 新材料,石墨烯、可回收熱固型聚合物;
⑥ 物聯網,區塊鏈、共享經濟(ZIPCAR\TURO)、數字平臺、智能城市;
⑦ 生物基因工程、自動診斷;
⑧ 信息技術。
讀后感
1、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思路指導軍工投資領域:
① 網絡戰電磁戰(破壞傳感器、通信和決策體系、能源、供水等);
② 無人化智能化武器(機器人、無人機、自主武器站);
③ 信息戰(大腦是下一個戰場);
④ 太空戰軍事化、干擾衛星;
⑤ 生物戰;
⑥ 單兵武器:納米優化武器、3D現場制造武器、可穿戴設備。
2、提升企業管理的思路:
① 企業與團隊:只有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強者才能脫穎而出。情景判斷、情緒管理、自我激發、身體素質。
② 內部管理:層級制轉向網絡化、協作化模式、動機內在化。
③ 與出資人互動:信息透明化,價值創造可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