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iy41r"><pre id="iy41r"></pre></tbody>
<th id="iy41r"><pre id="iy41r"></pre></th><tbody id="iy41r"><p id="iy41r"><tt id="iy41r"></tt></p></tbody>

    1. 投遞商業計劃書
      熱門推薦

      瑞見——動態

      2020年08月11日

      瑞見——動態

      2020年08月11日

      瑞見——意見領袖

      2020年08月11日

      瑞見——動態

      2020年08月11日

      瑞見——意見領袖

      2020年08月11日

      瑞見——投資人說

      2020年08月11日

      淺析經濟周期

      瀏覽次數:478

      發布時間:2020-08-11

      返回列表
      經濟周期(Business Cycle)是指宏觀經濟在運行過程中,規律性、周期性出現的一種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循環往復的現象,主要表現為GDP及就業等總體經濟活動的波動。一般將一個經濟周期劃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復蘇四個階段。


      20200811_153837_003

      關于經濟周期形成的原因,目前存在多種理論,主要包括外因論和內因論。外因論認為經濟周期的形成是源于經濟體系之外的因素,如太陽黑子、戰爭、新資源的發現、科技突破和創新等;內因論則認為經濟周期是由于經濟體系內部收入、消費、投資及貨幣流通等因素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必然現象。

      那么一個經濟周期究竟有多長,判斷的依據又是什么?從19世紀起,經濟學家們基于對各國經濟特征和統計數據的研究提出了多種不同長度和類型的經濟周期,目前主流的四大經濟周期理論主要有:基欽周期、朱格拉周期、庫茲涅茨周期以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基欽周期(Kitchin Cycles

      基欽周期由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基欽于1923年在《經濟因素中的周期與傾向》中提出,是約40個月(3-4年)為一個周期的短周期?;鶜J根據美國和英國1890年到1922年的利率、物價、生產和就業等統計資料,主要從存貨角度出發,把廠商生產過多會形成過量存貨、從而減少生產這一現象所形成的短期經濟波動稱為“存貨周期”或“庫存周期”。

      庫存周期一般被劃分為四個階段:

      (1)主動補庫存:需求上升、庫存上升。經濟繁榮時,需求上升,產品價格反彈,企業預期積極,開始主動生產增加庫存。
      (2)被動補庫存:需求下降、庫存上升。經濟進入衰退,需求回落,產品價格下降,企業來不及減產,銷售下滑導致庫存被動增加。
      (3)主動去庫存:需求下降、庫存下降。即經濟蕭條,需求和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企業預期消極,主動減產削減庫存。
      (4)被動去庫存:需求上升、庫存下降。即經濟開始復蘇,需求和產品價格回升,企業庫存反應不及,隨銷售增加而被動下降。

      20200811_153837_004

      庫存周期的本質是對市場上供需關系所處狀態的研究,是產品產量和銷量的變動周期。因此,通常會使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反映工業經濟的產出狀況)、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速(反映工業企業的庫存水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增速(反映工業產成品的整體價格水平,判斷需求情況)以及PMI等指標來觀測庫存周期。其中,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常作為關鍵的核心指標,根據這一指標判斷,中國自2000年至今一共經歷了5輪完整的庫存周期,分別為:2000.05-2002.10、2002.11-2006.05、2006.06-2009.08、2009.09-2013.08、2013.09-2016.06。

      20200811_153837_005

      目前,中國正處于2016年開始的新一輪庫存周期的主動去庫存階段。近幾月的PPI、PMI、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等數據逐漸開始呈現一定的觸底反彈跡象,似乎預示著需求的企穩回升,而一旦需求反彈,就能夠進入被動去庫存階段,即短期經濟復蘇的到來。由于庫存周期與生產企業及大宗商品關系密切,常被用作股市、債市及期貨市場的觀測指標,因而庫存周期的拐點何時到來、開啟新一輪周期進入補庫存階段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研究,也影響著金融市場的趨勢變化。


      朱格拉周期(Juglar Cycles)

      朱格拉周期由法國醫生、經濟學家克里門特·朱格拉于1862年在《論法國、英國和美國的商業危機以及發生周期》一書中首次提出,是市場經濟中為期9-10年的中周期波動。朱格拉通過研究產品價格、銀行利率、投資和就業等要素的變化,發現比較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都存在相一致的周期性波動,并從危機的視角定義了周期這一概念:經濟過熱是危機的原因,危機是經濟重新起步的基礎,經濟危機規律性、周期性的爆發將經濟發展分為不同的時期,兩次危機的間隔稱之為一個周期。而驅動這一經濟周期的核心因素是價格、信貸和投資,當經濟處于繁榮階段時,商品價格和金融資產價格快速上漲、信貸擴張,刺激投資,進一步催生信貸需求、導致信貸過度投放并推動價格迅速攀升;一旦價格上漲到經濟體能夠承受的臨界值,價格開始下跌,引發資產拋售、商品貶值,最終導致債務違約、破產等危機爆發,經濟進入蕭條。

      20200811_153837_006

      廣義的朱格拉周期是一個整體經濟周期性波動的綜合性指標,需要綜合考慮價格、信貸、投資和利率等因素,GDP增速可以作為一定的判斷指標;而目前普遍存在將狹義的朱格拉周定義為“設備投資周期”,主要聚焦資本主義經濟中資本投資、設備更替驅動的周期,通常從設備投資占GDP的比例、設備投資增速(或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速)及資本開支增速等進行判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經歷了4輪朱格拉周期,約為:1981-1989、1989-1999、1999-2011、2011至今。其中,每一輪周期的主導產業都并不相同,朱格拉周期的不斷重啟也是產業結構的不斷更替——新興產業代替產能過剩的產業,因而朱格拉周期也被稱作“產業周期”。中國的第1輪朱格拉周期從改革開放伊始,主導產業是農業和輕工業,帶來消費品行業的繁榮;第2輪周期中農業和輕工業發展飽和,主導產業更替為資本和技術更加密集的工業,電子計算機和移動通信行業迅速發展;第3輪周期房地產行業興起,同時第三產業地位逐漸上升;第4輪周期產業全面升級,高新技術行業和服務業在經濟中地位日趨重要,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是個中翹楚。目前,中國正處于第4輪周期向第5輪周期過渡的階段,未來新一輪朱格拉周期的開啟將會為中國的經濟帶來新的增長動力,而背后對應的也將會是一次新的產業投資機會。

      20200811_153837_007

      庫茲涅茨周期

      庫茲涅茨周期由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于1930年在《生產和價格的長期運動》一書中提出,是周期約為15-25年的中長期波動(平均周期20年)。庫茲涅茨根據對美、英、法、德、比利時等國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的60種工、農業主要產品的生產量和價格變動等數據資料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存在著長度從15年到25年的“長波”。因該波動在美國的許多經濟活動中,尤其是建筑業中表現得特別明顯,所以庫茲涅茨周期也稱為“建筑業周期”或“房地產周期”,可通過建筑業/房地產投資額或建筑業增加值的增速等指標進行觀測。一般認為庫茲涅茲周期主要由居民財產購建和人口轉移兩大因素互相作用推進發展。
      1998年以前,我國以福利分房制度為主;1998年全面住房制度改革后,貨幣化住房分配制度釋放了市場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中國步入典型的庫茲涅茨周期。此后,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長達10年的庫茲涅茨周期上行,根據庫茲涅茨周期推算,2008年左右房地產本應進入下行拐點,但2009-2010年的“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使地產投資拐點扭頭上行,隨后2012-2016年實施的加杠桿穩增長政策,包括基建投資提速、房地產刺激、PPP加碼、降準降息等,一路為房地產市場維穩保駕護航,其代價是國企、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杠桿率水平都大幅上升。

      20200811_153837_008

      2010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長曾達到33.2%;而到了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的增速只有9.5%?,F階段,我國已進入明確的房價調控階段。因此,目前來看,我們仍處于1998年開啟的這一輪庫茲涅茨周期中,歷時約22年,正處于周期緩慢下行階段,正在步入這一輪周期的尾聲。然而,中國房地產行業受政策影響較大,這一輪周期的結束與新一輪周期的開啟仍要看政策方面的引導作用。20200811_153837_009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由前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于1925年在美國發表的《經濟生活中的長波》一文中首先提出,指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的周期約50-60年的一個長周期,簡稱“康波周期”??档吕疽蛲ㄟ^對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100多年的批發價格水平、利率、工資、對外貿易等36個系列統計項目的加工分析,用大量經驗統計數據檢驗了長周期的設想。雖然康德拉季耶夫認為長波產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中固有的內在因素,與資本積累密切相關,但現存普遍的看法是認為長波的存在與科技創新或者說產業革命有關,每一個長波都包括一次產業革命及其消化吸收的過程:新興產業的崛起必然會推動經濟結構的升級和經濟的增長,而當新技術全面普及后,其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也將消失,從而使經濟陷入衰退。

      根據康波周期理論,從18世紀末開始,世界經濟約經歷了5個長周期,而目前受到比較廣泛認可的周期劃分方法是荷蘭經濟學家雅各布·范杜因的觀點。

      640_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當前最新一輪的康波周期應是從20世紀末開始進入的第5個長波。一般衰退階段首先會出現一個標志性的經濟危機,如1971-1973年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因此普遍的看法是這一輪周期自從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爆發以來進入衰退階段,約2015-2017年進入蕭條階段。然而,目前康波周期理論并不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主流理論,這是因為它至少還需經過500年的時間,才能取得10次以上的可靠統計樣本來證實自己的合理性。

      以上就是目前存在的主流四大經濟周期理論,除此之外,經濟學中還存在其他各種經濟周期理論,如熊彼特周期、美林時鐘、經濟信心模型、杰文斯周期、17.6年股市周期、江恩循環周期等。其中,熊彼特周期由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綜合了前人的觀點提出: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同時存在著長周期(康波周期)、中周期(朱格拉周期)、短周期(基欽周期)三種周期,每個長周期包括6個中周期、每個中周期又包括3個短周期。而目前最受廣泛認可的標準周期則是持續時間為9-10年左右的“朱格拉周期”。

      20200811_153837_010

      此外,在金融行業中,美林時鐘也是一種廣受歡迎的周期工具。美林證券基于美國1973-2004年這30多年的經濟數據實證,主要根據經濟增長率(GDP)和通貨膨脹率(CPI)這兩個宏觀指標,將經濟周期劃分為四個階段(一個經濟周期大約為6年,每個階段平均持續20個月左右),并與大類資產配置和行業輪動聯系起來,提出了美林時鐘投資模型:

      (1)經濟復蘇:在寬松的政策下,經濟增長開始加速,但通貨膨脹仍然持續下降(高GDP+低CPI),企業盈利上升,最宜投資股票。
      (2)經濟過熱:經濟保持高速增長,通貨膨脹上升(高GDP+高CPI),央行加息以控制通脹和過熱的經濟,此時大宗商品表現最佳。
      (3)經濟滯脹:經濟增長減緩,但通貨膨脹持續上升(低GDP+高CPI),現金成為最好的投資資產。
      (4)經濟衰退:經濟增長持續衰退,產能過剩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使得通脹也較低(低GDP+低CPI),央行采取降息等寬松政策,債券是這時最好的投資配置。

      20200811_153837_011




      陳駿德:瑞鵬資產核心價值觀具體釋義

      康復機器人——【人工智能+醫療】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_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_亚洲日韩性爱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