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工業互聯網認知與六大行業投資邏輯(上)
3、區塊鏈行業
央行于2020年10月8日在深圳第一次小范圍試點了數字貨幣DC/EP,標志著“國家隊”入場區塊鏈應用場景的正式落地。逐漸成熟的5G技術將為區塊鏈提供更豐富的通信底層,更多與區塊鏈相結合的應用有望浮出水面:供應鏈金融、存證、司法、醫療等場景都得關注。
另外,在云與區塊鏈結合搭建BaaS服務方面,BAT、華為等公司將自身原有云服務與區塊鏈技術結合,打造 BaaS為企業提供云與區塊鏈的一條龍服務。相關的區塊鏈+云存儲服務和配套硬件供應商亦可關注。
投資策略
本策略中不包含對ICO、虛擬貨幣交易和交易所等場景的討論。
投資主線包括:
(1)服務于央行數字貨幣產業鏈的標的;
(2)在金融、社會服務等應用場景推進聯盟鏈落地的標的;
(3)與AIoT的技術融合標的。
以下展開討論:
(1)服務于央行數字貨幣產業鏈的標的
①在DC/EP分發上,能幫助央行識別與控制DC/EP場外交易風險的服務商值得跟進了解。另外,分發機構并不一定是商業銀行。包括擁有大量 B 端商戶資源的公司和擁有大量 C 端用戶的支付機構,這兩類公司在這方面有競爭優勢。
②在DC/EP出現之后,商業銀行或 DC/EP 的其他分發機構勢必要調整支付服務系統,這給該領域的金融科技服務商帶來了機會,例如 DC/EP 要求收支雙方在都離線的情況下也能完成支付,這可能要求 NFC(近場通信)、藍牙、或二維碼支付、POS 機等方面的技術支持,擁有相關技術的服務和設備廠商未來可能存在放量的過程。
(2)在金融、社會服務等應用場景推進聯盟鏈落地的標的
在傳統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溯源、版權保護、電子票據、政務管理和社會民生等領域,共同痛點就是歷史數據防篡改和可追溯,因此在這些應用場景之下,區塊鏈技術在未來大有用武之地。
(3)與AIoT的技術融合標的
區塊鏈是數據可信的基礎平臺,若結合物聯網、AI和5G等多種技術手段,切實解決落地場景中的痛點,將場景中實際發生的數據快速安全地存儲、調用,是未來區塊鏈在工業運用上的一大發展方向。
4、5G行業
工信部透露,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已累計建設5G基站69萬站,未來三年我國處于5G發展的導入期,“要堅持適度超前的建設節奏,努力形成以建促用的5G良性發展模式”。在5G應用上,三大運營商均獲eSIM全國應用許可,簡化物聯網應用門檻,而中國移動首次進行5G模組招標和推出799元的5G模組,催熟行業應用。
投資策略
(1) 基礎層面;
(2) 應用和輔助層面;
(3) 跨領域層面;
以下展開討論:
(1)基礎層面
網絡制式切換升級將直接帶來通信設備市場擴容,最直接的受益者是運營商基站設備及傳輸設備供應商;如5G網關、5G集線器,5G芯片組、5G路由器等將迎來長期的放量增長階段。另外,基站則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設備,相關CU設備(如回傳模塊、中傳模塊、同步模塊、電源模塊等)、BBU設備(基帶模塊,主控模塊、前傳模塊等)、AAU設備(天線模塊、射頻模塊、數字中頻模塊等)值得關注。
(2)應用和輔助層面
5G的普及將帶來諸多應用行業的增長,部分行業甚至有望迎來爆發。綜合來看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場景:①海量物聯網:資產跟蹤、智能農業、智慧城市、能源/公用事業監控、實體基礎設施、智能家居、遠程監控、信標和聯網購物等;②應用服務類:那些對網絡延遲很敏感的領域,比如(軍民用)無人機、工業流水線、遠程醫療、公共安全響應、大數據應用,還有自動駕駛汽車和汽車通信等等,包括其上下游產業鏈,都值得關注;③由于大量通信而衍生的信息安全、數據存儲/備份/管理等,將在5G技術成熟后迎來增長。
(3)跨領域層面
衛星互聯網和商業航天:衛星互聯網具有不可替代的覆蓋優勢,是5G之補充,6G之初探。軌道和頻段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各國紛紛制定產業利好政策,加快低軌衛星互聯網部署計劃,爭取先發優勢。今年4月,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國家自上而下推動衛星互聯網建設。衛星制造處于產業鏈的上游,國內外的成熟企業均較少,技術壁壘較高,掌握核心技術并已經獲得市場空間的企業具有先發優勢。在衛星互聯網技術趨于成熟的同時,商業航天亦將迎來增長。屆時,與此兩個領域相關的材料、燃料、芯片、電源、面板、天線等配套產業會迎來穩步增長階段。
5、信息安全行業
隨著互聯網及云計算滲透率不斷提升,信息安全逐步進入網絡空間安全時代。類似于 IT 基礎設施,信息安全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全球產業規模已經達到千億美元量級,增速維持在兩位數??偟膩碚f,信息安全產品分為安全硬件、安全軟件和安全服務三大類。全球安全產品與服務占比約為五五開,我國安全產品占比約80%,安全服務占比約20%。
目前,國內信息安全投入占IT整體投入比重僅在1%-2%之間,而歐美國家這一比例普遍達到8%-12%,因此國內信息安全市場隨著應用環境和用戶需求的不斷成熟,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聯網設備與設備智能化的爆發式增長,網絡安全需求隨之爆發式增長;中美對抗大環境下,國家級的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APT攻擊已成常態;數據資產化、貨幣數字化,黑產解決了盈利模式問題,這些都促成了整個網絡信息安全市場的高速增長。
投資策略
(1) 安全類硬件
(2) 安全類軟件
(3) 安全類服務
其中1和2統稱為安全產品。由于信息安全可以劃分為多個領域場景,因此投資策略選擇上,一定需要是市場規模足夠大,市場能力較強,能夠導入多個系列產品/服務的項目才能夠長期處于賽道上。以下展開討論:
(1)安全類硬件
安全硬件中占有率排名前五的產品領域為防火墻、統一威脅管理、安全內容管理、入侵檢測與防御和 VPN。此類項目要考慮它是否具備足夠的產品化能力。隨著等保2.0更加注重全方位主動防御和動態防御,主動防御和預測類安全產品如態勢感知、威脅情報等在等保2.0背景下有望迎來發展機遇,并將拉動安全產品的銷售。如以EDR為核心的移動終端管理,APT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云安全、容器安全、數據安全、物聯網安全、車聯網、工控安全、新型保密行業產品、高性能密碼芯片等,值得關注。
(2)安全類軟件
安全軟件領域占有率排名前三的產品領域為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終端安全、安全性與漏洞管理。
(3)安全類服務
安全服務包括安全咨詢、等級測評、風險評估、安全審計、運維管理、安全培訓等幾個重點方向。通常此類別的供應商通過安全類服務帶動安全產品銷售,未來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6、AR/VR行業
VR/AR在2016年經歷過資本熱,但是由于時機不成熟,隨后逐步降溫。隨著產業資本的不斷投入,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以及行業巨頭在硬件、軟件、內容、應用端不斷發力,VR/AR行業全方位得到了改善,并且應用場景與VR/AR融合度不斷提升,行業轉暖迎來拐點。
在5G時代,高速率和低延時的傳輸特性有望顯著提升VR/AR產品的用戶體驗;5G+云渲染大幅提升應用顯示效果,降低硬件成本,助力VR/AR普及。當前,經過幾年的技術沉淀和積累,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創新持續取得突破,不斷推動產品升級,為VR/AR的普及進一步掃清障礙。在世界范圍內,國際巨頭加速布局,產業生態正逐步建設完善,VR/AR在科技、視頻、游戲等眾多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
投資策略
該行業有著和5G產業類似的投資邏輯:
(1) 基礎層面;
(2) 應用層面;
(3) 跨領域層面。
以下展開討論:
(1)基礎層面
受益VR市場發展,非球面光學透鏡、LCOS微顯示技術、VR專用芯片、慣性傳感器、眼動追蹤傳感器和整機代工等細分領域增量顯著,VR光學透鏡、顯示面板及模組、主控芯片、傳感器及整機制造等基礎相關產業鏈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隨著AR市場的發展,光波導技術、LCOS微顯示技術、3DSensing和AI芯片領域等新興產業環節有望充分受益,從而帶動AR光學器件及模組、顯示面板及模組和主控芯片市場快速發展。憑借端云并行的強大算力、更自然友好的交互方式以及更豐富的應用場景,AR具備成為下一代通用計算平臺的突出潛力。
(2)應用層面
VR/AR內容生態趨于完善,廣闊應用市場打開:隨著VR/AR應用的逐步落地,VR/AR作為工具的實用性逐漸凸顯,并在視頻、營銷、音樂文娛、醫療、房地產和游戲市場展現出相當大應用潛力,有望推動下一代互動娛樂產業的革命性變革。
(3)跨領域層面
伴隨5G建設的加速落地,將倒逼VR內容端的發展。未來VR/AR技術在汽車領域和軍事領域的(模擬類)應用落地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