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板塊:醫和藥。以醫為代表的包括醫療服務、醫療器械、醫藥商業等;而以藥為代表的則包括中藥、化學制藥、生物制藥以及醫藥服務等領域。
藥品是醫藥產業的核心組成內容,藥品通常被分為中藥和西藥兩類。其中,西藥包括化學制藥和生物制藥,化學制藥是應用化學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技術,將從天然礦物或動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根據需要進行一定的結構修飾,改造而形成的小分子藥物;生物制藥(生物制品)是應用基因變異或DNA重組技術,借助于某些生物體(如微生物、動植物細胞等)生產表達的大分子藥物,主要包括抗體、疫苗、血液制品和組織細胞等。
從歷史上看,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發現青霉素開始到1982年之前,所有藥物都是小分子藥物;而第一個大分子藥物是在1982年上市。雖然到了2000年以后大分子藥物數量貌似多起來,但從歷史積累和當年上市個數來看仍遠遠比不上。截止2019年,我國醫藥市場中化學制藥、生物制藥與中藥的銷售占比分別為50%、19%、31%,生物大分子藥物的市場占比仍然比不上化學小分子藥物,甚至還不如中藥的市場規模。
然而,目前小分子藥物每年上市藥物數量已經趨向平穩,近年FDA每年批準上市的藥物數量約在20-30個左右,小分子藥物的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平臺期,每年發展速度較為穩定。而根據調研結果,對于大型醫藥公司,雖然小分子藥物的研發仍是重點,但對大分子藥物的研發和投入正在逐年增加。大分子藥物多用于重大疾病的治療,極具發展前景,近幾年全球前十大暢銷藥中80%都是生物大分子藥物,預計今后大分子藥物的市場占有率會越來越高,小分子藥物被趕上或超越也就是時間問題。
1、化學制藥(化學小分子藥物)
化學制藥行業是醫藥行業中占比最大的子行業?;幇串a品形式分類,一般分為原料藥和化學制劑。原料藥是用于生產各類制劑的原料藥物,是制劑中的有效成份,由化學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術所制備的各種用來作為藥用的粉末、結晶、浸膏等,但病人無法直接服用的物質;化學制劑則是為滿足疾病診斷、治療或預防的需要而制備的不同給藥形式,可直接用于人體疾病防治、診斷。
原料藥(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原料藥行業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大宗原料藥、特色原料藥和專利藥原料藥。
2019年全球API市場規模約1822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達到2452億美元,CAGR為6.1%。目前全球主要的原料藥生產區域有五個:中國、印度、日本、北美和西歐。西歐是原料藥的純出口地區,北美是主要進口地區,日本則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而中國和印度是主要的原料藥生產基地。
化學制劑
常用化學制劑形式有片劑、丸劑、散劑、注射劑、酊劑、溶液劑、浸膏劑、軟膏劑等,按種類可以分為抗感染用藥、神經系統用藥、抗腫瘤藥、心血管系統用藥、血液和造血用藥、呼吸系統用藥、消化系統用藥、免疫調節劑、內分泌及代謝調節用藥等。
在醫藥制造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大背景下,我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市場規模也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化學藥品市場規模為6836億元,到2019年市場規模已增長至8190億元,復合增長率為4.6%。近年我國各種類化學制劑的市場結構基本如下:
2、生物制藥(生物大分子藥物)
生物藥是利用基因變異或DNA重組等生物技術,借助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等生物活體生產的大分子藥。目前,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術藥物超過2200種,其中1700余種進入臨床試驗。生物技術藥品數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世紀世界醫藥的產業化正逐步進入投資收獲期,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生物藥品銷售額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遠高于全球醫藥行業年均不到10%的增長速度。
生物藥主要可分為抗體、疫苗、血液制品、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等方面:
抗體
抗體(antibody)是指機體由于抗原的刺激而產生的具有保護作用的蛋白質,是一種由漿細胞(效應B細胞)分泌,被免疫系統用來鑒別與中和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質。單克隆抗體則是由單一B細胞克隆產生的高度均一、僅針對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體,通常采用雜交瘤技術來制備。目前,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death1,PD-1)抗體是目前研究最多、臨床發展最快的單抗藥物。
T細胞是具有細胞免疫和免疫調節功能的細胞,它可以在人體感染外來病原體或罹患腫瘤時候,控制疾病保護機體。而PD-1是免疫細胞T細胞表面的一種受體蛋白,它會與腫瘤細胞表面表達的一種蛋白PD-L1發生作用。PD-L1蛋白與免疫系統的抑制有關,可以傳導抑制性的信號。PD-L1一旦和PD-1結合,就會向T細胞傳達一種負向調控信號,誘導T細胞進入靜息狀態而無法識別癌細胞。如果可以阻止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和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那么T細胞就又可以正常的對腫瘤細胞起作用了,于是PD-1抗體抑制劑及PD-L1抗體抑制劑就此誕生了。2015年首個PD-1抗癌藥nivolumab進入美國臨床使用,至今已有3年多,PD-1抑制劑已經被美國FDA正式批準用于:惡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肝癌、胃癌、腎癌、膀胱癌、頭頸部腫瘤、霍奇金淋巴瘤等等疾病。
疫苗
疫苗制品是為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用于人體預防接種的疫苗類預防性生物制品。治療原理: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
目前市場上重磅疫功苗包括:乙肝疫苗(10μg和20μg)、Hib疫苗(及包含Hib的聯苗)、狂犬病疫苗、肺炎疫苗、HPV疫苗、EV71疫苗、流感裂解疫苗及輪狀疫苗等。
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是由健康人血漿或經特異免疫的人血漿,經分離、提純或由重組DNA技術制備的人血漿蛋白組分以及血液細胞有形成分的統稱。在醫療搶救及某些特定疾病和治療上,血液制品有著其他藥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細胞治療
細胞治療是近幾年興起的疾病治療新技術,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的特性,采用生物工程方法獲取和/或通過體外擴增、特殊培養等處理后,產生特異性功能強大的細胞,回輸體內后,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細胞治療主要分為干細胞療法和免疫細胞療法等,目前主要以免疫細胞CAR-T為主。
CAR-T中文全稱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T細胞是淋巴細胞的一種,在免疫反應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CAR-T本質上是一種被人為修飾過的T細胞。CAR-T療法就是對T細胞進行改造,讓T細胞更好去結合那些平時很難以發現和清除的病變細胞,實現對病變細胞的精準、快速打擊。CAR-T細胞治療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癌癥治療方法,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血液腫瘤中。
基因治療——重組蛋白藥物
重組蛋白藥物是指采用重組DNA技術,對編碼目的蛋白的基因進行優化修飾,利用一定載體將目的基因導入適當的宿主細胞,經過提取和純化等技術制備獲得的具有生物學活性的蛋白制品,用于彌補機體由于先天基因缺陷或后天疾病等造成的體內相應功能蛋白的缺失。重組蛋白藥物主要有多肽類激素、細胞因子、血漿蛋白因子、重組酶及融合蛋白等類別。
1972年,基因重組技術創立,成為重組蛋白藥物的技術起點。1982年,第一個重組蛋白藥物——重組人胰島素上市。1985年、1986年世界上第一個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重組人干擾素紛紛問世。此后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到21世紀初重組蛋白藥物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一批重磅藥物相繼上市。2003年,在經歷一段時間高增長后產業慢慢進入發展成熟期,新藥特別是重磅新藥的上市數量有所減少,產業增速放緩。目前,經過30多年的發展,重組蛋白藥物已成為現代生物制藥領域最重要的一類產品,占據生物藥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2018年,中國重組蛋白藥物的市場規模為436.66億元,復合增長率8.9% 。由于生物藥創新成本高,我國重組蛋白藥物以仿制藥為主,創新藥較少。其中,重組人胰島素、重組干擾素、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為市場份額前三位的重組蛋白藥物,2017年市場規模分別達到133.6億元、53.1億元、30億元,市場占比分別為33.5%、13.3%、7.5%。
3、中藥
中藥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使用的藥用物質及其制劑,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等。
中藥的歷史悠久,從歷代醫藥典籍中記載的方劑達十萬多種,其中除了湯劑等少數劑型外,大部分是中成藥。中成藥是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商品化的一類中藥制劑,包括用傳統制作方法制成的丸、散、膏、丹等劑型和用現代藥物制劑技術制作的片劑、針劑、膠囊、口服液等??朴盟?。中藥分中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兩種。處方藥需要醫生開具處方才能購買,代表藥企天士力、康源藥業等;而同仁堂、云南白藥、片仔癀都屬于非處方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