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關鍵詞:未來5-15年:安全、發展、民生
關鍵詞【安全】:外界的動蕩不安,我們如何穩住腳步?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如果沒有這個,任何發展都是空中樓閣,今年以及未來5年,中國會選擇打安全牌。
第一個百年目標完成,第二個百年目標開好局。
外部環境不好,唯一正增長體也很難不受波及,目前的策略是求穩和補漏洞。
【求穩】首次沒有明確提出GDP增長預設增量目標,不愛奢求增速“8”時代。
十四五規劃中——保持GDP合理增速區間就可以。
在復雜外部環境和不確定性籠罩的今天,對各級政府也是變向減負,不再一味追求GDP增速而是質量和平穩。建議稿提出“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雖未設定具體的GDP增長指標,但要求“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況提出”,合理區間按照此前中央級會議上的闡述,應為潛在經濟增長率(5%左右)區間,各年度視情況提出,表明未來五年大概率每年依然會設定經濟增速目標,因為目前面臨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年度視情況而定的指標更具有合理性和可實現性。
【投資觀點】降低預期目標:防水過去式-帶來貨幣緊縮-對高流動性投資(基金、債券)與投機均不是好事。
【補漏洞】:被卡脖子的核心技術未來需要重點發展——國產替代進程是未來15年的主旋律。
關鍵詞【發展】:國家的哪些新機遇我們需要趕上?
背景:放眼全球我們在AI、ICT這些新賽道技術上并不比其他國家落后,主動性掌握在自己手中。上個百年依靠城鎮化和現代化快速增長,先后在制造業、房地產和互聯網行業造出巨富。
下一個一百年,發展靠什么?
十四五給了答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
內循環部分
第一位:堅持創新發展--核心是自主掌握核心科技
重點行業: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科學、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萍?。國家在為這些領域鋪路。包括加快補足關鍵零部件、元器件短板,補齊基礎材料及基礎軟件瓶頸?!毒V要》指出應持續發力我國長板領域,提高全產業鏈競爭力。同時,更加注重數字化發展、綠色發展,綠色制造。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推動傳統行業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推進重點行業的綠色化改造;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助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強調生物經濟,特別強調生物經濟的發展。在數字產業化方面,規劃重點提到培育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新興數字產業。
第二位:協調--解決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
比如城鄉不平衡,保障農民的工作和生活;比如地域之間不平衡,東北、西部、中部、邊疆分別施行不同的振興戰略,對癥下藥。
第二個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問題,目前金融業和服務業占比仍過大,制造業這種實體經濟聲勢越來越弱,不利于穩定底盤。不能產業空心化。大力穩定制造業比重,解決金融、地產和實體經濟不平衡。
個人覺得未來5至10年很難看到股市的飛漲,長期慢牛還可以期待一下。
第三位:綠色環保--國家進一步提出更高的指標,碳排放降低,森林綠增加,繼續加大對新能源和光伏產業的補貼。
外循環部分
1.開放--強調外循環同樣重要
擴大中國出口優勢,提高人民幣在全球貨幣中的地位。
最近和歐洲達成的新協議也是西部開發的一環,受制于海運的西南西北,以后通過陸運做外貿國家新的理念和戰略調整,時代背景在變,國家側重點也在變。中西部的發展將成為國家未來擴大影響力,實現經濟與文化雙輸出的重要發展戰略。
2.九大政策利好行業:
科技、制造、金融、保險、零售、汽車、醫療、房產、能源。
科技創新首次到戰略層面--預見企業的研發補貼會更多,研發成果會成為一家企業是否優秀的評價標準之一。
制造業--產業鏈和供應鏈更加重要,全面擁抱數字化作用于完善循環發展格局,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重點強調個性消費、品質消費、國產品牌崛起,持續擴大優質消費品、中高端產品供給,培育高端品牌。
金融業-數字化,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股票發行注冊制由【十三五】的【創造條件實施】轉變為十四五的【全面實施】--(非常明顯的信號,全面注冊制指日可待,可能就是今年,股市會有更大活力,但不意味著全面牛)。明確提出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進一步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健全資本市場改革及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能力,穩妥推進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金融領域開放,全面注冊制改革,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金融服務機構或將受益于資本市場改革的改革紅利。
汽車——無人化 智能化 新能源(三個關鍵詞)
醫療——疫情的經驗教訓,生物醫藥市場快速發展
房地產——變化相當大的行業
觀點:國家級戰略強調“房住不炒”大部分房子會逐漸擺脫其金融屬性,回歸消費品屬性,防范房產泡沫和金融系統性風險。
能源——【碳中和】碳市場全面執行
加碼“碳中和,碳達峰”政策,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支持重點行業率先碳達峰。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增強能源持續穩定供應和風險管控能力。2021年全國碳交易試點正式開啟,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行業,未來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高耗能行業也有望納入,光伏、風電、新能源車、智能家居等在長期成為碳中和的主線,將迎來發展機遇期。
碳交易平衡——排碳量少的單位可以把省下的份額拿到市場上去交易,以此來促進各單位發展的節能減排。
關鍵字【民生】:我們目前正在面臨的問題,未來會得到怎樣的改善?
民生大計是這次十四五規劃最后重點再次強調的領域,與十三五一樣,為什么要再次強調?因為國家任何一條規劃都必最終須落實到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當代國內年輕人有幾個顯著的特征,他們幾乎都堅信國家的未來,卻對自己未來迷茫,很矛盾也很真實,為什么?本質是高速發展(之前的)留下的隱疾愈發明顯,在越來越透明的網絡世界里頻繁被提起。房價高昂,在工作的城市安家落戶好像成為一種奢望;工作越來越難,在找不到和加班中反復徘徊;物價越來越高,吃頓水果和肉好像都不自由了;看病越來越難,掛不上號,30出頭開始擔心養老問題。
十四五規劃里,這些隱疾問題會解決嗎?未來的事情不好說,但國家其實給出了答卷的方向。房住不炒已經堅定落實,未來幾年大家就可以只考慮剛需購房。租房方面,國家的解決方案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和租賃住房供給,完善長租房保障體系。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專門討論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兩百多字,就提了十多次“租”,十四五規劃又再次重提表明一定要解決住房問題。
“降稅”、“控價”、“整頓市場”將作為未來引領房產調控市場的三大關鍵詞。同時租購同權全面推廣,哪怕是租的房子也不用擔心落戶和孩子上學問題。
國家方案-地住不吵,租售同權
此外,十四五規劃中還提及了對弱勢群體老年人的重點關注。對于人口老齡化不如常態,逐漸增多的老年人口也做了詳細的安排。例如,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推進科技適老化、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升至95%等一系列措施。
整體來說,縱觀整個十四五期間規劃,一方面我們要大步向前積極發展;一方面我們要把當前社會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逐步徹底出清,全方位提升民眾的生活感和幸福感。未來中國的挑戰依然很多,但挑戰從來不是阻礙中國發展的原因,反而是促進中國發展的良藥。而無視問題才是問題本質的根源,如今我們正視問題所在,而后我們把結果交給時間,讓它來驗證中國的路沒有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