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人員在進行項目盡職調查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財務報表,更要密切關注除了數據之外所存在的其他財務風險點,以下是筆者根據日常工作經驗總結出七點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
一、會計基礎及帳務處理風險
主要表現為企業無專職財務人員配置、未建立規范的會計賬簿,重要會計資料缺失,大量現金交易及使用個人賬戶等,成長期的項目會計基礎問題會普遍比較嚴重。企業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缺乏財務規范管理意識,未能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財務及賬務處理。
二、歷史股東歷史出資風險
實際出資人與工商登記股東不一致等,導致目標公司存在歷史出資的問題。股東出資不實、以無法評估的無形資產出資、出資資產存在權屬不清晰的問題??赡艽嬖谏嫦臃欠Y,對后續企業上市存在重大的法律障礙問題。
三、融資主體及融資估值風險
實際入帳主體與合同簽署主體不一致,導致股權結構混亂歷史沿革不清晰。同一輪融資出現多個估值、且各估值差異較大,企業隨著所在行業融資的熱度下降而降低,導致后續融資估值難以持續。
四、收入確認風險
主要表現為虛假確認收入、提前或者延后確認收入(操作出虛構的客戶、簽署虛假合同、偽造資料文件)最終造成巨額的應收賬款。企業這些行為的主要意圖為完成業績對賭條款約定或滿足融資估值所需。導致進行財務盡調時無法客觀真實的反應出業務收入水平,需要后期盡調時大量的核查及推算,同時也會導致后續企業上市存在重大的財務問題。
五、資金使用風險
主要是指由于市場經濟環境變化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內控制度流于形式,企業管理措施不到位,操作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低,不能熟悉掌握有關技術標準,并且不嚴格落實相關行業規定和有關要求,企業再用人制度上缺乏有效的考核制約機制,只重視業務能力卻忽視政治思想素質,只重視業務培訓卻忽視思想警示教育等問題。
六、關聯方及關聯交易風險
關聯方占用資金主要表現為以借款等形式挪用企業現有資金,財務上表現為掛賬其他應收款。與關聯方之間的關聯交易交易,就會存在定價不公允、利益輸送等問題,從而損害公司及股東利益。對于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而言,要避免和規范關聯交易。
七、稅務及社保風險
稅務方面的表現為: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想以稅后凈利潤最大化作為最終目標,這一客觀狀況卻與稅收本身具備的強制性存在矛盾,在此中間,企業就會產生追求稅務成本最小化的動機,通過不合理避稅,導致存在偷稅、漏稅或延期納稅導致的稅收補繳和罰款、滯納金的風險。
社保方面的表現為:因企業自身要控制人工成本,則在員工參保方面未按員工的實際收入(上年底平均工資)進行繳費,同時也存在企業員工不愿意按實際收入來繳納社保的情況,以上可能會存在有關部門進行責令補繳社保、公積金及利息和滯納金以及存在員工起訴、仲裁的風險。
以上是財務盡職調查中常見的幾項風險點,在這里提醒相關財務人員應重點關注這些風險要素,為企業及時規避掉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