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iy41r"><pre id="iy41r"></pre></tbody>
<th id="iy41r"><pre id="iy41r"></pre></th><tbody id="iy41r"><p id="iy41r"><tt id="iy41r"></tt></p></tbody>

    1. 投遞商業計劃書
      熱門推薦

      瑞見——動態

      2021年06月11日

      瑞見——動態

      2021年06月11日

      瑞見——意見領袖

      2021年06月11日

      瑞見——動態

      2021年06月11日

      瑞見——意見領袖

      2021年06月11日

      瑞見——投資人說

      2021年06月11日

      萬眾矚目的鴻蒙操作系統究竟強在哪

      瀏覽次數:343

      發布時間:2021-06-11

      返回列表


      圖片1

      【推出鴻蒙的背景】

      華為在還沒有推出鴻蒙的時候,提出了一個1+8+N的戰略,簡單來說,就是以手機為核心對外擴展8類關鍵設備,再以8類關鍵設備為基礎連接所有萬物互聯的設備。華為首次提到了“萬物互聯”的概念,“萬物互聯”有個專業名詞叫做IOT。實際上,目前的IOT產業還比較局限,主要應用集中在智能家具與智能交通這兩塊。如大家熟悉的智慧安防、智慧園區這一類應用場景,究其根本就是物與物的深度連接與融合,從而達到智慧的物聯網神態。

      【何為鴻蒙】

      2019 年華為第一次提出未來會把 “ 分布式技術 ” 廣泛應用于IOT產業的各個環節從而實現物與物的深度連接。當時華為在發布會的大屏幕上用一行文字和配圖專門介紹了“分布式技術”的結構。當時絕大多數人還未能真正理解華為拋出的這個“分布式技術”的構想究竟未來可以應用在具體什么地方。

      圖片2

      在鴻蒙操作系統正式更新到 2.0最新版本,適配手機與平板的鴻蒙系統推出后,一幅嶄新的圖景出現在我們面前:

      “分布式技術”才是 “ 鴻蒙 ”系統真正的內核與靈魂——該技術是IOT產業實現萬物互聯的基礎,而華為的“分布式技術”體系為此準備了長達10年的時間,下了一盤很大的棋。

      可能大家對這個“分布式技術”與萬物互聯的關系還不太了解,在這里給大家舉一個實際生活中的例子:

      大家設想一個場景,平時生活中如果我們要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視頻通話,目前是否有什么比較好的辦法?比如我們用手機和別人視頻通話或者語音,對方大概率也得使用手機才能完成這樣的功能。目前的手機大多數都具備投屏功能,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實現在客廳電視上播放手機里的畫面,投屏功能基本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但是這里離手機和電視的真正的設備融合還有距離。

      比如我們必須一直拿著手機,確保手機攝像頭一直可以照射到我們才可以確保電視那頭的人看到我們,如果我們想持續保持對話就得確保手里一直拿著手機。

      我們能否脫離對手機的依賴,直接實現與電視中的人隨時溝通呢?目前的投屏技術肯定是不行的。原因顯而易見,現有的投屏技術只是讓電視接收到了手機顯示的畫面,卻無法真正賦予手機端調用電視功能組件的的能力。

      在鴻蒙系統里,不同設備間可以完全實現融合,也就是說手機可以調用或者使用電視上的攝像頭作為拍攝工具。從而實現了跨設備間的深度融合。

      鴻蒙通過分布式技術,把物理上相互分離的多個設備融合成一個“超級終端”,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調用,因為有了“統一的語言”,手機不再僅是手機,電視也不再是只是電視……你正在處理的文件以及播放的電影、音樂等等,都可以暢聯流轉。你的手機甚至可以調用另一臺手機或是平板的攝像頭,進行多機位拍攝。

      實際上,鴻蒙是在操作系統層面把每一個接入鴻蒙系統的終端設備拆分成了不同的功能組件,而但凡使用鴻蒙系統的子設備都會被添加到一個更大的硬件資源池子中。

      圖片3

      鴻蒙的生態允許不同設備之間的硬件可以隨意組合,終端A 與終端B可以互相調用對方的功能組件或硬件,從而實現多設備多場景的深度連接和融合。

       “ 鴻蒙 ” 要做的是把現有物聯網生態從概念端或硬件終端之間簡單互相呼應打造的更廣泛、更精細、更便攜。

      圖片4

      目前國內物聯網行業的現狀處在一個爆發的節點,身邊對智能化生活感興趣的消費者已經有不少開始使用部分的IOT設備,以智能家居為例,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但目前物聯網整個產業的發展還處在初期,一方面我們身邊的物聯網設備還遠未達到大體量爆炸級的水平,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物聯網設備的功能還都比較單一,遠未達到真正智能物聯的水平。

      不過在鴻蒙的物聯網生態逐漸鋪開后,可能大家就慢慢熟悉和適應這種“萬物互聯”的感覺了。一旦熟悉了“萬物互聯”的場景模式,想要退回之前的狀態也不太可能了。

      從這個層面來講,行業也需要一個技術實力、品牌號召力和人氣基礎強大的企業來出頭引領這個潮流。華為無疑是國內企業中最具備三種特質的公司。

      【鴻蒙or安卓?】

      鴻蒙與安卓的關系

      不可否認的是鴻蒙系統是基于AOSP開發的。很多人都聽說AOSP,不明覺厲。什么是AOSP?AOSP,就是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中文是:安卓開源項目。

      一個手機操作系統,簡單來說,有三層東西:

      A)Linux

      這是大量開源軟件的最內核。PC上的紅旗Linux操作系統,谷歌的Chrome OS,包括安卓,最最內核,都是Linux。

      B)AOSP

      AOSP,在Linux基礎上,提供了手機場景的很多特定代碼。你可以叫它安卓。你也可以叫它安卓的半成品。谷歌允許你給AOSP套殼,定制成你自己的樣子。谷歌為AOSP提供了絕大部分代碼(據說94%),但是這個AOSP是開源的,這意味著只要遵守開源協議,你可以在AOSP,開發出一個自己的分支來。

      C)安卓操作系統

      谷歌自己,在AOSP的基礎上,開發了GMS增強包。所以,有人把AOSP+GMS,叫做安卓操作系統(Android)。

      但是,國內是不能用GMS的。華為,小米,魅族等等,就在AOSP的基礎上,套了殼。華為套完殼叫EMUI,小米套完殼叫MIUI,魅族叫Flyme。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谷歌的安卓,華為的EMUI,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是一類東西。都是AOSP加了些自己的東西。

      大量的APP廠商,都是基于AOSP開發APP的。只要你們的操作系統是基于AOSP的,就能兼容絕大部分APP。

      鴻蒙的競爭對手都有誰

      鴻蒙系統開發是基于LiteOS的。微內核。這是很早之前,華為就開始儲備的一套AIoT(萬物互聯操作系統)。因為要用在體溫計里,攝像頭里,門鈴里,所以LiteOS核心是Lite(輕量),也就是代碼體積小,省電。

      而與華為的鴻蒙(萬物鴻蒙+手機鴻蒙)對應的,是小米的Vela+MIUI。是谷歌的Fuchsia+Android。是阿里的AliOS Things+AliOS。

      這些企業都是未來華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鴻蒙的優勢是它在國內率先走在了前面,各主流APP廠商均適配了針對鴻蒙的插件、開放代碼給工信部接入開源項目、不到3天超過1000萬用戶的接入量均印證了鴻蒙強大的影響力。

      圖片5

      鴻蒙PK安卓

      要實現這種細膩度的 “ 萬物互聯 ”能力 ,華為背后要做的遠比大家想象的要復雜。

      接入體系的互聯設備越多,要面對的穩定性、低延遲、抗干擾和組件協同的各方面問題。一個系統接入的設備越復雜、越多,系統的穩定性和需要優化的地方問題就越多。

      這也是華為花了很多功夫研究系統中分布式技術的應用,從系統層面最根本的底層上解決這些問題,而這些優勢則是安卓生態沒有的。

      【發展鴻蒙的意義】

      中國已經錯過了互聯網底層標準制定的時代,雖然靠著龐大的國內人口紅利市場吃到了互聯網時代的紅利。但在“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國家是不可能允許還要依靠別人的操作系統來進行產業建設,因為這不僅關系到經濟利益更關系到國家安全。就像 PC需要依靠windows系統,手機需要依靠Android、IOS系統,我們只有使用權,沒有控制權與話語權,導致我們在整個信息產業生態建設上,都是要跟著別人走。過去因為技術資金人才市場多方面的欠缺,導致我們錯過了操作系統發展的先機,但現在各方面的條件都已經成熟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再錯過發展,那將是中國的不幸。

      2021年6月8日,OpenHarmonyOS鴻蒙操作系統由華為公司捐獻給開放原子基金會,開放原子基金會由工信部主導。從國家層面的頂層戰略來支持鴻蒙系統的開放和接入,這將大大提高鴻蒙系統對終端設備的接入量并不斷迭代提升鴻蒙的能力。這一次,中國的企業華為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方!


      財富管理的本質

      關于財務顧問(FA)服務的淺析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_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_亚洲日韩性爱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