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機構在對公司進行估值的時候,通常都會了解公司目前的業務發展情況、財務狀況、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規劃、公司上市計劃及上市后的預計市值。公司估值從財務角度還有一些計算方法,可以提供估值參考和確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圍,廣泛應用的有以下幾種估值方法:
一、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后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P/S法(價格/銷售額)。
目前在國內的股權投資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是對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給出目前的價格,所以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么估值的最大問題在于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創業板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倍,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于同行業、同等規模的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倍左右,對于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倍了。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投資機構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
也就是選幾個與公司所處行業、主要經營業務或者主導產品的方面相同或者相近的公司,通常情況下會選幾個可比公司求平均值。通過對于公司與可比公司的分析對比,對上市公司市盈利率打個折扣。計算公司的企業價值,用前面計算得到的可比倍數與公司對應的價值指標相乘,即可得出的企業價值。比如說:如果企業每一年凈利潤為1億,可比公司盈率倍數是16倍,那么該企業的估值就是16億。
對于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么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以市盈率估值應注意的問題:
1、考察凈利潤必須明確有無重大進出報表的項目。
2、凈利潤要做剔除處理,以反映企業真實的凈利潤。市盈率要在比較中才有意義,絕對值無意義。
3、考察周期至少3年或一個完整經濟周期。
二、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并購的公司,基于融資或并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
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么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
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融資并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三、現金流折現法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
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較為成熟、偏后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
四、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對石油公司的收購是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
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于假定價值等同于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