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反映了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資產負債表的分析,要先從資產負債表的科目說起。
一、 資產類科目分析
我們在分析資產負債表的時候,要關注重點資產科目的金額變動情況,與往年相比增長或減少了多少,并打破砂鍋問到底,找出金額變動的原因。
1、貨幣資金
對于貨幣資金科目,我們要重點分析:金額是否真實;是否存在賬外資金;是否存在受限的資金,特別是被凍結的資金。
2、應收賬款
對于應收賬款科目,我們要重點關注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重,與往期相比是否異常;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逾期賬款及壞賬分析,以及應收賬款近幾年的變化趨勢及原因分析;應收賬款的回款情況,對銷售收入的真實性進行印證。
企業放寬信用政策會刺激銷售,比如延長付款期限、放松對經銷商的審核等,但這也會增大應收賬款的回收風險,很多企業都是因為發生了大額壞賬造成了業績虧損。為了避免踩雷,我們可以觀察前五大客戶的應收賬款所占的比重,判斷企業是否存在嚴重依賴單一客戶的現象。如果前五大客戶占應收賬款的比重達到了80%以上,那么一旦客戶破產了或者不跟這家公司合作、轉向其競爭對手,那么該客戶不僅會影響企業的銷售收入,還會影響企業賬款的回收和資金鏈。
3、其他應收款
對于其他應收款的分析,我們要關注所占比重是否合理;確定其他應收款各項余額的性質,是個人借款還是墊付的資金等;是否存在關聯方往來,是否隱藏著企業利潤。
其他應收款是個垃圾筐,什么都會往里裝。各種賠款、罰款、存出保證金、應收出租包裝物的租金、預付給企業內部員工的備用金、應向職工個人收取的各種墊付款項都在這個科目中反映。但不同于應收應付和預收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涉及的項目跟主業無關,所以其他應收款的金額不應該接近或大于應收賬款。如果金額過大的話,則說明企業存在轉移營業收入、股東拆借資金的可能。
4、存貨
對于存貨科目,我們要重點關注發出存貨,是否存在積壓、毀損、滯銷、過時以及有變現問題的存貨;企業確定提取的準備是否充足;查詢存貨成本的計算方法,使用的是加權平均法還是先進先出法。
很多企業會利用存貨項目進行潛在虧損的掛賬,將積壓產品、殘品、假冒偽劣產品等,長期隱藏在存貨項目中,但實際上這些存貨缺乏變現能力,是企業的無效資產,這些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會嚴重削減企業的利潤。
5、商譽
商譽減值是因為被并購方業績大幅下滑所致。商譽是企業A在并購企業B的時候,因覺得B前景不錯多付的錢(溢價);當企業B的業績不及預期的時候,企業A就要發生損失——商譽減值。
6、在建工程等科目
對于在建工程科目,我們要重點關注合同總額、工程進度、在建工程的計算是否正確,借款費用的資本化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存在停工現象。
對于固定資產科目,要留意企業是否變更固定資產的折舊政策以此來虛增利潤,留意固定資產的余額是否真實。
如上就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資產類科目。在分析這些科目的時候,我們不能只分析1年的數據,而要把往年的數據找出來做比較,發現其中的異動科目,并找出原因來。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們還可以把這些科目與同行業企業的數據做比較,看看企業在同行中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二、負債類科目分析
負債也可根據流動性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對于負債科目我們要重點關注長短期借款、應付賬款和其他負債等科目。
1、長短期借款
對于借款類科目,我們要重點分析貸款本金、利率及貸款期限;是否存在為取得貸款而將其他資產進行抵押、保證、質押等情況。
2、應付賬款
分析應付賬款的時候,我們要重點關注應付賬款付款周期、供應商的分布情況和資質;前五大/前十大供應商的占比;主要采購的原材料、商品;采購商品的技術和品牌壁壘。
應付賬款相當于企業的無息負債,反映了企業對上游供應商的談判能力,越強勢的企業,越會延長付款周期,慢慢付款。這樣的企業通常具備行業話語權。
3、預收款項
該科目也反映了企業是否具備行業話語權,行業龍頭企業,都采用“先付款、后發貨”的方式。預收款項也是企業的無息負債,是不付利息就可使用的下游客戶的錢。在產業鏈中的勢能高就會有預收款項,勢能低就會產生預付款項;另外,預收款項長期掛賬,則說明企業存在隱藏利潤的嫌疑。
4、其他應付款
其他應付款跟其他應收款一樣,也是跟企業主營業務無關的科目,其金額不應該接近甚至大于應收賬款。在分析其他應付款的時候,要留意其中是否存在關聯方往來;是否存在股東拆借資金的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利潤造假。
如上就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負債類科目。負債率沒有絕對的高低,只有是否合適。
三、所有者權益類科目
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我們要關注實收資本、資本公司、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盈余公積是指由投資者投入、但金額超過法定資本的那部分投資,有的企業為了逃避所得稅,會將本應計入當期損益的項目計入資本公積。
盈余公積是企業從稅后凈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盈余公積金數量越多,反映了企業的資本積累能力越強,虧損彌補能力、股利分配能力以及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就越強。未分配利潤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