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價值評估是一項綜合性的資產、權益評估,是對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部分權益價值進行分析、估算的過程。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評估方法主要分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場法。

DCF 方法的關鍵在于確定未來現金流和貼現率。該方法的應用前提是企業的持續經營和未來現金流的可預測性。DCF 法的局限性在于只能估算已經公開的投資機會和現有業務未來的增長所能產生的現金流的價值,沒有考慮在不確定性環境下的各種投資機會,而這種投資機會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企業的價值。一般而言,對于企業的投資或者并購,投資方不僅想知道目標企業值不值得投資,更希望了解目標企業的整體價值。而內部收益率法對于后者卻無法滿足,因此,該方法更多的應用于單個項目投資。內部收益率就是使企業投資凈現值為零的那個貼現率。它具有 DCF 法的一部分特征,實務中最為經常被用來代替 DCF 法。它的基本原理是試圖找出一個數值概括出企業投資的特性。內部收益率本身不受資本市場利息率的影響,完全取決于企業的現金流量,反映了企業內部所固有的特性。市盈率乘數法是專門針對上市公司價值評估的。即:被評估企業股票價格=同類型公司平均市盈率×被評估企業股票每股收益。運用市盈率乘數法評估企業價值,需要有一個較為完善發達的證券交易市場,還要有行業部門齊全且足夠數量的上市公司。由于我國證券市場距離完全市場還有一定距離,同時國內上市公司在股權設置和結構等方面又有較大差異,現階段來講,市盈率乘數法僅作為企業價值評估的輔助體系,暫時不適合作為獨立方法對企業進行整體價值評估。但是在國外市場上,該方法的應用較為成熟。4. 完全市場下風險資產價值評估的 CAPM 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對風險資產(如股票)進行估價。但股票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購進股票后獲得收益的風險程度。其性質類似于風險投資,二者都是將未來收益按照風險報酬率進行折現。因此 CAPM 模型在對股票估價的同時也可以用來決定風險投資項目的貼現率。CAPM 模型的推導和應用是有嚴格前提的,對市場和投資者等都有苛刻的規定。在中國證券市場有待繼續完善的前提下,CAPM 模型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其核心思想卻值得借鑒和推廣。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近年來在國外比較流行的用于評價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和管理績效的重要指標,將 EVA 的核心思想引入價值評估領域,可以用于評估企業價值。
在基于 EVA 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中,企業價值等于投資資本加上未來年份 EVA 的現值,即:企業價值 = 投資資本 + 預期 EVA 的現值。根據斯騰·斯特的解釋,EVA 是指企業資本收益與資本機會成本之間的差額。即:EVA=稅后營業凈利潤-資本總成本=投資資本×(投資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EVA 評估法不僅考慮到企業的資本盈利能力,同時深入洞察企業資本應用的機會成本。通過將機會成本納入該體系而考察企業管理者從優選擇項目的能力。但是,對企業機會成本的把握成為該方法的重點和難點。
在企業價值評估中成本法成為了我國企業價值評估實踐中首選方法和主要方法廣泛使用。但成本法在企業價值評估中也存各種利弊。有利之處主要是將企業的各項資產逐一進行評估然后加和得出企業價值,簡便易行。不利之處主要在于:一是模糊了單項資產與整體資產的區別。凡是整體性資產都具有綜合獲利能力,整體資產是由單項資產構成的,但卻不是單項資產的簡單加總。企業中的各類單項資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產以及規范的組織結構來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加和法顯然無法反映組織這些單項資產的人力資產及企業組織的價值。因此,采用成本法確定企業評估值,僅僅包含了有形資產和可確認無形資產的價值,無法體現作為不可確無形資產—商譽。二是不能充分體現企業價值評估的評價功能。企業價值本來可以通過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情況、收益能力的預測來進行評價。而成本法只是從資產購建的角度來評估企業的價值,沒有考慮企業的運行效率和經營業績,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同一時期的同一類企業的原始投資額相同,則無論其效益好壞,評估值都將趨向一致。這個結果是與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