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鏈環節來看,垃圾發電產業的上游產業鏈包括轉運、設備提供商等。中游主要是垃圾發電工程的咨詢、設計、施工等。下游是垃圾發電廠的運維管理。整體來看,大部分垃圾發電施工方亦承擔了運營維護方面的業務,垃圾發電產業鏈一體化趨勢在加強。目前,我國垃圾發電上游設備提供商包括華西能源(002630)、杭鍋股份(002534)和川潤股份(002272)等。中下游企業包括上海環境(601200)、東江環保(002672)、綠色動力(601330)等企業。
圖:中國垃圾發電產業鏈全景圖
從我國垃圾發電產業鏈企業區域分布來看,垃圾發電產業產業鏈企業主要分布在山東地區,其次是在廣東、陜西、江蘇等地區。 從上市公司的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垃圾發電行業的上市企業數量全國領先,具體有綠色動力(601330)、長青集團(002616)、瀚藍環境(600323)、東江環保(002672)、順控發展(003039)等;浙江和江蘇省有旺能環境(002034)、江蘇新能(603693)、中國天楹(000035)、中電環保(300172)、世茂能源(605028)、華光環能(600475)等企業。
圖:中國垃圾發電企業上市公司數量按行政省地域分布熱力圖
從垃圾發電業務收入及毛利率來看,中國天楹(000035)、首創環保(600008)、三峰環境(601827)的營收規模較大,尤其是中國天楹(000035),其垃圾發電相關業務營收達到66.57億元,毛利率水平為17.1%;順控發展(003039)的垃圾發電業務毛利率水平最高,為59.0%。從研發投入強度來看,相關上市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區間在5%以下,其中,東江環保(002672)的研發投入強度最大,為4.4%。從垃圾發電處理能力來看,我國垃圾發電行業上市企業處理能力均較強,其中綠色動力(601330)、三峰環境(601827)等企業的處理能力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圖:2020年國內垃圾發電上市公司代表新企業核心指標數據情況
根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我國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垃圾發電企業的上市公司積極響應,明確其垃圾發電業務的發展布局?,F列舉部分公司最新業務布局如下——綠色動力:2021年,確保永嘉二期、平陽二期、石首、葫蘆島危廢以及金沙項目年內投產,登封、萊州、朔州和葫蘆島發電項目分別完成施工總量的85%、90%、60%和80%。百川暢銀:一是持續拓展和開發垃圾填埋場發電項目,提高市場占有率,力爭實現產能規模的跨越發展;二是積極探索行業發展和整合機遇,擇機以收購或合作的方式發展中心城市填埋氣發電項目,完善產能布局;三是積極拓展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區的業務發展機會,向國際化市場邁進;四是積極開拓廚余垃圾、養殖糞污、農業秸稈、工業有機物廢氣等領域的沼氣資源化利用,橫向拓寬公司業務領域;五是根據國際碳減排領域的政策市場推進情況,依托自身技術研發儲備,積極拓展碳減排業務,增厚項目盈利水平。旺能環境:計劃2021年處理垃圾660萬噸,供熱:85萬噸,發電26.7億度;確保5個項目如期投產,力爭完成6個項目的竣工驗收。三峰環境:以垃圾焚燒領域為立足點,實施縱向、橫向產業鏈延伸,縱向拓展垃圾分類、收轉運等上游環衛業務和垃圾滲濾液、飛灰處置等下游業務。利用協同處置優勢,橫向實現生活垃圾、工業固廢、餐廚、污泥等垃圾的協同處置,打造環保產業園項目。圣元環保:圍繞建設優質工程、精品工程,努力將每一個項目都建設成當地的標桿式項目,打造7S管理模式;繼續推進、落實各地區域垃圾統籌集中處理;確保汶上項目、梁山項目、天長項目、南安提級改造項目、曹縣二期、巨野項目、慶陽二期等在建項目的盡快投入運營。長青集團:籌劃對環保板塊的管理架構作適應大規模、多項目營運的改革,根據業務性質設立綠色能源總公司和環保熱能總公司。抓好已建成項目的正常運營,保證新項目的建設投產,使之成為公司未來新增利潤的重要構成。瀚藍環境:面向全國,緊抓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優質項目的窗口期擴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規模,同時加快拓展輕資產運營的環衛業務;做強工業危廢和有機質固廢處理業務;持續推進縱橫一體化大固廢戰略,打造全面對標無廢城市的“瀚藍模式2.0”。上海環境:建立公司“1+N+N”科技研發體系,加強內外產學研合作交流,著力打造集成科研應用新格局;按計劃進度推進重大工程建設,不斷提升工程品質和建設管理水平。東江環保:全力推進江蘇東江、珠海東江、綿陽東江、揭陽大南海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注重項目質量、降低建設成本,進一步擴大公司危廢運營資質規模,實現營收穩定增長。持續推進市場改革,提高市場占有份額。順控發展:在現有垃圾焚燒發電業務的基礎上,重點關注餐廚垃圾等其他固廢處理相關業務,立足順德區并穩步輻射周邊城市,提供綜合環境服務。江蘇新能:做好已投產項目管理,確保安全穩定運營;充分利用資本平臺和金融創新手段,爭取項目并購實質性落地,積極拓展用戶側、發電側儲能業務;加大研發投入,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試點“新能源+區塊鏈”、數字化智慧風場等研究;探索生物質發電項目發展思路;提前謀劃配額制、綠證、碳交易市場。中國天楹:擬通過轉讓Urbaser部分股權以及向Urbaser增資擴股的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著手啟動分拆公司子公司江蘇楹環城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至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的相關工作。利用國家“一帶一路”和“PPP模式”發展戰略的政策利好,通過“全產業鏈”與“國際化”戰略,進一步擴大全球業務布局,提升行業領先優勢。中電環保:打造公司市場開拓“市場+技術+工程”的鐵三角;爭做國內一流、國際水平的生態環境治理服務商;以污泥耦合處理業務為核心,拓展污泥、垃圾、農林廢棄物等生物質耦合處理、餐廚垃圾、土壤修復危廢處理及油泥處理等新領域。首創環保:依托優勢區域布局,優中選優,繼續主動拓展優質資產儲備,發揮全價值鏈能力優勢,積極創新商業模式,加大輕資產模式項目拓展力度;圍繞環保項目核心價值鏈,進一步鞏固提升專業化核心能力,實現更高效率的價值創造。世茂能源:計劃新增四套100td的污泥干化設備(已完成市經信局備案),對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垃圾滲濾液預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進行干化,而后焚燒處置。該項目屬于環境治理項目,建成后,公司可形成日處理400噸污泥的處理規模。高能環境:繼續聚焦于固廢處理行業,強化內生發展,全面提升工程建設、項目運營效率,并延續前幾年的風險防控措施。進一步加強項目運營過程管控,同時從工藝和設備著手,提升改造專用設備,提升運營裝備水平,提升核心競爭能力。華光環能:進一步打造固廢處置(生活垃圾、餐廚廢棄物、污泥、藻泥等)產業鏈協同發展及綜合協同處置能力,提升項目整體運營質量,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升資產運營效率。科融環境:將從單純提供產品轉向一攬子解決方案設計、系統集成和深度技術服務,如華能、國電、大唐、華潤等國內大型電力企業集團減排綠色化改革需求方,上海鍋爐、哈爾濱鍋爐、東方鍋爐等鍋爐主機廠升級方,還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化工危廢處置系統需求方,以及上海寶鋼、中鋼集團等冶金行業固廢處置系統技術需求商等,為上述客戶提供綜合化利用整體服務,擴大業務規模,提升盈利能力。富春環保:打造集固廢處置資源化、綠色新型建材、綜合物流、智能制造、數字化等為一體的產業示范基地;圍繞遂昌匯金所處的危廢處置及資源回收利用產業鏈,進行上下游延伸,橫向規模拓展。做到業務整合+技術提升+產品開發三管齊下。啟迪環境:加快存量項目建設,提高運營項目的管理質量和處理工藝,切實提升項目運營水平,提高項目收益。進一步推廣能源的綜合高效利用,提升包括垃圾發電、水生態處理,再生資源等項目生產工藝,通過技術創新手段實現生活垃圾的清潔、高效處理。興蓉環境:不斷優化生產運營管理體系,通過信息化體系建設和數據整合等措施,加強各業務板塊的智慧化集成;推進成都市萬興環保發電廠項目二期工程等項目的落地。泰達股份:在聚焦垃圾焚燒發電主業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危廢、醫廢、餐廚污泥處理等新業務的拓展,切實謀劃好生態環保細分行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