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旅游行業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旅行日益大眾化。一方面,出游類型(休閑旅游、商務出行)、目的地(海濱、城市、探險等)、時間長度(短期、長期)、距離(短途、中長途)和體驗(文化、探險、健康、美食)多種多樣,導致市場嚴重分散,行業各玩家往往專注于自身的細分市場。另一方面,不同出游類型的旅客,愿意支付的價格范圍不盡相同,對出游計劃靈活程度的偏好也各有不同。尤其在休閑旅游市場,旅客行為和需求的多樣性更加明顯。第二、新技術的興起極大地改變了行業價值鏈。同時也開創了許多新的業態(搜索引擎、聚合平臺OTA、協作式平臺等)和需求(更通暢的信息發布,更自由的旅行分享、更豐富的旅行體驗等)。新冠疫情之前,旅游行業已經經歷了一輪全面轉型。傳統的旅游服務商(傳統旅行社、旅游運營商等)已經在尋求轉型,以期重新靠近終端客戶。然而,由于其過時的業務模式和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破產的玩家不在少數,百年老店Thomas Cook就是例子。同時,傳統玩家也面臨著新興數字平臺的競爭。而憑借豐富的內容和出色的搜索體驗,新興平臺迅速搶占市場。不僅如此,各大內容平臺大力投資技術和營銷,加深旅客洞察,增強直銷渠道,在提升銷售利潤的同時,也鞏固了客戶忠誠度。在這一背景下,新冠疫情的爆發對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造成了不利影響:第一供應商大幅縮減運營(航班停飛、酒店關停等),這無疑也殃及了中間商。短、中、長期需求仍不穩定,再加上種種新防疫舉措,對休閑旅游者的消費行為和體驗類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次,由于遠程辦公的興起和經濟局勢的變數,也導致利潤空間最大的商務出行規模幾乎縮減為零。休閑出行這一市場占據所有游客數量的80%,涵蓋了以休閑旅游為目的的個人、團體及家庭游客。在這一細分市場,旅行預算(與可支配收入相關)和時間是影響出行決策與行程安排的主要因素,而購買方式主要取決于游客類型(如一同出游的人數、對數字化技術的熟悉程度等)。近年來,經由傳統旅行社的旅行預訂量在全球下滑6%,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服務供應商直銷渠道增長了29%。同時,旅游市場不斷細分,更多的專營旅行社開始提供定制化的具體服務。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休閑旅游市場主要面臨兩大影響:一方面是旅行目的地的疫情情況影響了旅途的安全,是游客能否成行的決定因素。另一方面是出游的可行性方面,幾乎所有市場的旅游產品供應都大幅縮減。商務出行作為占據全球旅客數量20%的細分市場,該市場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工作相關的出行需求,因此,不同于度假旅游,商務出行的時長根據具體的工作需求而定。同時,商務出行常常使用差旅服務,由差旅管理公司管理出差員工的出行需求,顯而易見,由于出行體量大和管理的統一優化,整體商務出行往往能夠獲得更加優惠的服務和價格。無疑,新冠疫情極大地削減了商務出行的數量,遠程辦公和線上會議已成為商務出行的高效替代方案。與休閑度假相比,商務出行的恢復前景因此也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公司相信一旦疫情回歸正常,商務出行可能將再度回暖。然而,出于節約出行時間和費用的慣性考慮,許多非必要的商務出行可能會被削減。在國內外多極新格局和風險挑戰增多的復雜局面下,我國旅游業經歷了最嚴峻的挑戰和最漫長的恢復。2021年旅游經濟總體上呈現階梯型復蘇的態勢。2022年全年旅游經濟預期下調為謹慎樂觀,預計2022年國內旅游人數39.80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3.8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27%,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預計出入境旅游人數同比增長達2成,恢復至2019年的2-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