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教授:2022年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將呈現“先抑后揚”趨勢,權益類資產配置、家族信托等有望成為下半年行業亮點。以股權、股票為代表的權益類資產仍將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熱點,權益類資產估值“前低后高”的走勢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帶動權益類金融產品熱度回升。共同富裕催生財富管理長期需求,金融改革開放增強財富管理供給能力。未來10年全國將至少新增300萬億元的財富管理需求。資本市場改革深化,權益資產供給多元。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使其能夠更便利地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紅利。
——茅臺董事長丁雄軍在2022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天津峰會發表了主旨演講。丁雄軍表示,從企業角度看,大變局有三個維度之變,即全球政治經濟秩序、科技創新、企業生態之變。丁雄軍認為宏觀層面企業應該要把握好周期;中觀層面企業要做好選擇,選準賽道;微觀層面企業要保住存量,爭做增量?!捌髽I應變如果得力,我們就可以生存下去,可以獲得新的生機?!?/span>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中美產業分工從互補走向競爭以及中美在價值觀、意識形態、國家治理上的差異,美國政界對中國的看法發生重大轉變:中國經濟崛起挑戰美國經濟霸權,中國進軍高科技挑戰美國高科技壟斷地位,中國重商主義挑戰美國貿易規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挑戰美國地緣政治,中國發展模式挑戰美國意識形態和西方文明。美方試圖通過貿易戰收取關稅利益并迫使制造業回流美國,通過科技戰遏制中國創新活力,通過金融戰獲得更多打擊中國經濟的手段,通過地緣戰搞亂中國及周邊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通過輿論戰混淆是非欺騙世界人民,最根本也是最本質的是遏制中國崛起、維護美國霸權,這就是美國的底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在科技創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務、大學教育、軍事實力等領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美關系從合作共贏走向競爭合作甚至戰略遏制;必須堅定不移地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保持戰略定力。發展才是硬道理,時間站在我們這邊。
連平:未來10年全國將至少新增300萬億元的財富管理需求
8月3日,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教授解讀未來我國財富管理行業趨勢。連平表示,2022年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將呈現“先抑后揚”趨勢,權益類資產配置、家族信托等有望成為下半年行業亮點。以股權、股票為代表的權益類資產仍將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熱點,權益類資產估值“前低后高”的走勢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帶動權益類金融產品熱度回升。
連平指出,共同富裕催生財富管理長期需求,金融改革開放增強財富管理供給能力。2021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浙江省建設中國首個“共同富裕示范區”。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壯大,將帶動財富管理需求迅速增長。若以浙江的共同富裕標準為參照,未來10年全國將至少新增300萬億元的財富管理需求。資本市場改革深化,權益資產供給多元。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使其能夠更便利地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紅利。
連平指出,經測算,2021年底我國平均每戶家庭財富規模約113萬元;平均每戶家庭流動資產(不包含房地產)規模約51萬元;平均每戶家庭通過財富管理機構管理的金融資產規模約27萬元。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快速增長,成為我國財富管理行業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連平表示,截至2021年底,按照銀行理財、信托、證券資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和第三方財富管理全口徑計算,我國財富管理行業各類機構資產管理總規模達131.16萬億元。
連平指出,2021年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呈現八大亮點:一是行業加大力度支持重點產業發展;二是通過深化改革建設多元化金融業態;三是基金業發展加快財富管理普惠化;四是長久期投資為更多投資者所接受;五是服務個性化程度在創新中提升;六是品牌營銷創新推動管理規模持續增長;七是投資者教育推動風險偏好提升;八是凈值化轉型促進行業風險降低。
連平認為,2022年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將呈現“先抑后揚”趨勢,權益類資產配置、家族信托等有望成為下半年行業亮點。在監管的規范引導和積極推動下,2022年各類養老金融產品有望迎來蓬勃發展。在市場持續下跌和理財產品全面凈值化的情況下,2022年財富管理機構將更加重視投資者權益保護和投資者教育。
針對銀行、信托、基金、證券、保險、第三方財富等財富管理各細分行業的發展趨勢,連平認為,各類財富管理機構正在依托專業優勢,構建精準服務多層次客戶的能力。銀行理財產品基本完成凈值化轉型,理財業務從零售戰略向大財富管理戰略升級;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模式也在從單一私行業務向“財富價值鏈”轉變。
茅臺董事長丁雄軍:企業面臨三個維度的大變局
8月2日晚開幕,貴州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茅臺股份董事長丁雄軍在2022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天津峰會發表了主旨演講。
丁雄軍表示,從企業角度看,大變局有三個維度之變,首先是秩序之變?!拔覀儚氖澜绲慕嵌葋砜?,有政治秩序和經濟秩序。而企業在這種秩序之變里面,我們也要應變?!?/span>
第二個維度丁雄軍認為是科技之變。他分析,從蒸汽時代到信息時代,雖然每個時代都有著不同的大變化,但每個時代也都有出現一批世界級的偉大企業?!霸谥悄軙r代必將產生一批新的偉大企業,所以我們不得不面對當今的科技之變?!?/span>
“從企業維度還有第三變,就是生態之變。我們必須面對的國際貿易當中的綠色壁壘,綠色關稅,還有綠色供應鏈,還有每個上市公司都要承擔的ESG的責任?!倍⌒圮姀娬{,這幾樣是企業都需要面對,并且需要正確應對的。
如何應對大變局?丁雄軍認為從宏觀層面來講企業應該要把握好周期;從中觀層面來講企業要做選擇,選準賽道;從微觀層面來看企業要保住存量,爭做增量?!捌髽I應變如果得力,我們就可以生存下去,可以獲得新的生機?!?/span>
任澤平:中美的問題不在對方而在自己
前恒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教授在佩洛西竄訪臺灣后,站在經濟角度發表博文,分析中美博弈。他說,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中美產業分工從互補走向競爭以及中美在價值觀、意識形態、國家治理上的差異,美國政界對中國的看法發生重大轉變,鷹派言論不斷抬頭,部分美方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崛起挑戰美國經濟霸權,中國進軍高科技挑戰美國高科技壟斷地位,中國重商主義挑戰美國貿易規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挑戰美國地緣政治,中國發展模式挑戰美國意識形態和西方文明。
自2018年初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至科技、金融、地緣、意識形態等領域,雖然打打停停,多次談判并簽署貿易協定,但我們始終要清醒地認識到貿易協定并非美方的底牌和訴求,美方試圖通過貿易戰收取關稅利益并讓制造業回流美國,通過科技戰遏制中國創新活力,通過金融戰獲得更多打擊中國經濟的手段,通過地緣戰搞亂中國及周邊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通過輿論戰混淆是非欺騙世界人民,最根本也是最本質的是遏制中國崛起、維護美國霸權,這就是底牌。
美國真正的問題不是中國,而是自己,如何解決民粹主義、過度消費模式、貧富差距太大、特里芬難題等。20世紀80年代美國成功遏制日本崛起、維持經濟霸權的主要原因,不是美日貿易戰本身,而是里根供給側改革和沃爾克遏制通脹的成功。
中國真正的問題也不是美國,而是自己,是如何建設高水平的市場經濟和開放體制。更深層次來看,中國需要制定新的立國戰略。過去4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受益于兩大清晰的立國戰略:對內改革開放,對外韜光養晦。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戰略轉型期,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新的立國戰略問題,即面對未來政治經濟社會形勢演化趨勢以及世界領導權更迭,確定一種對我有利的長遠戰略定位,類似當年英國的大陸均勢、美國的孤立主義和中國當年的韜光養晦。中國對內的立國戰略十分清晰,即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和發展是首要任務。對外方面,中國最重要的外交關系是中美關系,中美關系的本質是新興崛起大國與在位霸權國家的關系模式問題,即選擇韜晦孤立、競爭對抗還是合作追隨。從過去幾百年新興大國崛起的歷史來看,當前中國所面臨的貿易戰、經濟戰、資源戰、金融戰等都是無法避免、必須面對的。但是今天的中美關系,跟過去英德、英美、美日、美蘇的關系不盡相同,既不是英德、美蘇那種你死我活的全面競爭對抗關系,也不是英美那種同種同源的合作追隨、順位接班關系,更多的是競爭合作關系。因此,中國需要在美國回歸到本國利益優先的霸權思維大背景下,樹立并宣揚一種對全世界人民具有廣泛吸引力的美好愿景和先進文明;在美國回歸貿易保護主義的大背景下,以更加開放大氣的姿態走向世界;在美國四面開戰的大背景下,全面深入地建立與東南亞、歐洲、日韓、中亞等的自由貿易體系以實現合作共贏;歷史是有規律的,凡是不斷吸收外部文明成果、不斷學習進步的國家,就會不斷強大;凡是故步自封、阻礙時代潮流的國家,不管多強大,都必將走向衰敗。
中美貿易摩擦無異于最好的清醒劑,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在科技創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務、大學教育、軍事實力等領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美關系從合作共贏走向競爭合作甚至戰略遏制;必須堅定不移地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保持戰略定力。
同時,我們也要清晰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優勢,只要能推動市場化導向的新一輪改革開放,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中國有全球最大的統一市場(近14億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4億人群);中國的城鎮化進程距離發達國家仍有20個百分點的空間,潛力巨大;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近9億人,就業人員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有1.7億人,每年大學畢業生有800多萬人,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新一輪改革開放將開啟新周期,釋放巨大活力。
只有深入研究大國興衰的世紀性規律、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的經濟社會背景、中美關系演變歷程和趨勢,清醒認識對方的核心訴求和底牌,才能避免戰略誤判,放棄幻想,著眼長遠,沉著應對。
中國經濟正在啟動第二增長曲線,推動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中國發展戰略正在進行重大調整,來應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如果能夠成功推動新一輪的改革開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30年前后中國有望重新回到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將是中國重回世界之巔的最終戰。
我們深信,發展是硬道理,時間站在我們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