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iy41r"><pre id="iy41r"></pre></tbody>
<th id="iy41r"><pre id="iy41r"></pre></th><tbody id="iy41r"><p id="iy41r"><tt id="iy41r"></tt></p></tbody>

    1. 投遞商業計劃書
      熱門推薦

      瑞見——動態

      2022年08月19日

      瑞見——動態

      2022年08月19日

      瑞見——意見領袖

      2022年08月19日

      瑞見——動態

      2022年08月19日

      瑞見——意見領袖

      2022年08月19日

      瑞見——投資人說

      2022年08月19日

      瑞見——意見領袖

      瀏覽次數:13

      發布時間:2022-08-19

      返回列表
      內容提要

      ——高毅資產首席投資官鄧曉峰:隨著經濟增速常態化,相對應地資本市場的回報水平可能也會有所下降。為了更好地把握機會,需要做更深入的產業研究,也需要有更強的獨立性,并在必要的時候敢于和市場對抗。
      ——中泰建材新材料首席孫穎:近幾年諸如高純石英砂、碳纖維、碳碳復合材料等新材料行業涌現出大量優秀的新材料公司。國內碳纖維企業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碳碳復材和碳陶領域正面臨什么樣的機遇?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馬斯克稱“鋰電池就是新石油”。鋰電為何變成了新石油?又為何會有中國成為未來沙特的說法?鋰電成為未來的“新石油”又面臨哪些挑戰?


      鄧曉峰:新能源是大機會

      針對目前的市場投資情況,高毅資產首席投資官鄧曉峰近期發表了一系列觀點。鄧曉峰認為,隨著經濟增速常態化,相對應地資本市場的回報水平可能也會有所下降。為了更好地把握機會,需要做更深入的產業研究,也需要有更強的獨立性,并在必要的時候敢于和市場對抗。
      繼續關注光伏、風電和電動車
      具體來看,鄧曉峰認為,在上半年資本市場較大波動中,市場有兩條主線出現。
      第一條主線是全球能源轉型。傳統能源的轉型導致不平衡的供求關系,以及傳統能源價格高企,新能源有更大發展動力等邏輯,都進一步拉動了相關領域的需求。
      從投資角度,本輪傳統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對傳統能源和新能源行業較為有利。此外,一些偏上游的資源品,受益于傳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轉型,有長期較好機會。
      第二條主線是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在中美兩國競爭不斷加劇下,全球供應鏈的轉移使我國部分產業面臨挑戰,同時也會給很多產業帶來機會。例如上游化工和材料等領域,需求端具備全球屬性,而供應端中國具有較強的優勢。
      今年市場的變化超出了原來預期。站在當前情況來看,鄧曉峰認為,上半年市場最大的主線首先是疫情;其次,全球能源轉型。
      在市場的變化下,4月底重點關注電網、風電等領域的投資機會,也關注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消費品行業中,未來長期內生增長動力最強的細分領域。此外,關注新股上市的破發公司機會,以及根據企業基本面和估值,在電動車領域和互聯網板塊做出動態調整。
      而對于下半年,受疫情影響以及地產持續調整,消費、地產及其產業鏈等行業都會承壓。預期有明顯盈利增長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相關領域,例如光伏、風電和電動車。


      孫穎:從“追趕”到“超越”,新材料行業將迎來黃金十年

      國內碳纖維企業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微信圖片_20230621100722

      當前國內碳纖維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條件。(1)所謂“天時”,就是國產替代契機的出現;同時國家大力支持關鍵卡脖子材料的自主突破和產業化進程,科創板為企業直接融資提供了平臺。(2)所謂“地利”,指的是需求端,如風電、光伏等行業,全球新增裝機中近50%和35%來自國內,且主要產業鏈配套大多數都在國內。除此之外,在“碳中和”和國家政策支持下,航天航空、氫能等行業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均為碳纖維行業帶來堅實的需求支撐。(3)“人和”指的是,經過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以中復神鷹、吉林化纖/碳谷和光威復材為首的碳纖維企業自主培養了一批具備高專業素養、踏實肯干的中堅力量,均任核心企業的技術人員和高管,為碳纖維行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同時行業也存在一些挑戰:(1)行業龍頭相繼擴產,勢必會對行業供需產生波動,特別是對資金壁壘較高、但技術壁壘相對較低的碳化環節;(2)國產碳纖維品質整體偏中低端,主要集中在T300、T700系列的產品,部分企業可以做T800左右的產業化,但在更高強度和模量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道路上仍然任重道遠;(3)碳纖維作為增強型材料,一般需要和預浸料等配套做成復合材料,最終用在終端需求上。受限于國內復材企業自身的能力,及其對碳纖維的理解、設計和加工還相對薄弱,行業的發展需要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共同進步。

      碳碳復材和碳陶領域正面臨什么樣的機遇?

      碳碳復材屬于高成長性優質賽道。在碳纖維國產化浪潮下,碳碳復材的應用日趨成熟,迎來高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核心驅動力來自需求端如光伏、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拉動,以及對傳統石墨材料形成替代。
      目前應用較為成熟的市場主要是光伏熱場領域,光伏熱場是用于硅片拉晶過程中的耗材,直接受益于硅片環節大幅擴產。碳碳復材得益于性價比高、安全性強,更適應大尺寸單晶熱場制備,對傳統等靜壓石墨材料的替代進程已過半。隨著硅片大型化,碳碳材料的滲透率逐步提升,且在半導體國產化趨勢下,半導體熱場國產化進程也會提速。
      在航空航天領域,碳碳復材應用于火箭熱構件,是喉襯的最佳材料,市場空間廣闊,且壁壘高,玩家較少,格局更優。碳碳復材行業整體呈現供需兩旺的態勢,企業間競爭要素主要集中在成本端對制造費用和直接材料的控制。此外,龍頭企業依托現有制備碳碳復材的自研技術,不斷向新能源汽車碳陶剎車盤領域拓展,進入一個需求高增、且國內產業鏈具備強比較優勢的領域,有望持續打造成新材料平臺型企業。


      黃大智:能源進入“鋰電”時代?

      對于鋰電池,馬斯克從來都不吝贊美之詞。近期,馬斯克又在推特上稱“鋰電池就是新石油”。鋰電為何變成了新石油?又為何會有中國成為未來沙特的說法?鋰電成為未來的“新石油”又面臨哪些挑戰?

      微信圖片_20230621100725

      鋰電為何變成新石油?

      能源安全在國際競爭中的意義不言而喻。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過去幾十年,世界上每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都直接或間接和石油相關。但時至今日,隨著全球環境負擔達到極限,極端氣候頻發,碳中和已經成為共識。這也意味著,以石油為代表的碳基能源,正在加速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鹽湖和鋰礦。
      對電動車來說,鋰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一輛電動汽車的成本里,電池系統是占比最高的零部件,接近40%。在新能源時代,誰掌握了鋰電的制高點,誰就控制住了別國的發展權,由此鋰也就有了另一個名字——“白色石油”。在新能源車滲透率逐漸增長,并逐漸取代傳統燃油車的背景下,作為新能源車的動力源鋰電池,也正在取代傳統石油的地位,成為“新石油”。
      中國,新能源時代的沙特?
      在化石能源時代,哪個獨立主權國家有最大的石油儲量和開采量,哪個國家就能在國際競爭匯總占據優勢。對于新時代的“新石油”鋰而言同樣如此。
      從目前全球各國鋰電池的市場份額來看,中國確實如馬斯克所言“領跑全球”,全球研究機構彭博社NEF數據顯示,中國在鋰離子電池市場的份額目前可能高達80%。領先于全球的新能源發展,很多人因此稱中國將領導全球新能源的發展,并將成為新能源時代的“沙特”。
      但真是如此嗎?如果僅看動力電池的產量與消費,中國確實具有領先地位。目前中國已是全球動力電池最大的出貨量,但中國的鋰原材料依然需要大量進口;如果從儲量上看,作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與消費國,中國的鋰礦儲量面臨著嚴重的不足。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截止2021年,全球探明的鋰資源儲量約為4.7億LCE(碳酸鋰當量),而中國僅占6%。

      微信圖片_20230621100729

      誰能媲美鋰電“新石油”?

      憑借著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等多方面的優勢,鋰電池在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里徹底占領了消費電子市場,并擴展到了電動汽車領域。當然,技術的進步永遠沒有止境,鋰電池當前被全球看好,并被視作為未來的“新石油”,但這遠遠不是終點。僅從電池的能量來源來看,當前如氫能等燃料電池亦是另外一種前景廣闊的技術路線,而對于化學電池而言,也同樣有鈉離子電池等新興技術的登場。所以,也許在不久之后,我們能夠用到更安全、更具性價比也更方便的新能源車。


      瑞見——企管沙龍

      瑞見——企管沙龍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_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_亚洲日韩性爱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