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著名投資家、量子基金聯合創始人吉姆·羅杰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如果其他國家出現問題,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經濟放緩,中國都會受到影響。應對危機的最好辦法,就是少犯錯誤。
——香港,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張五常: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誰是誰非不重要,轉換角度可事半功倍,百思不解就要暫時擱置。
羅杰斯:應對危機的最好辦法就是少犯錯誤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廬山全球商界領袖大會”日前在廬山成功舉辦。大會主題為“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著名投資家、量子基金聯合創始人吉姆·羅杰斯(Jim Rogers)在開幕式上通過視頻方式發表演講。他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如果其他國家出現問題,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經濟放緩,中國都會受到影響。
羅杰斯指出,新冠疫情暴發后,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無底線印鈔正在引發全球性通脹問題。雖然超寬松貨幣政策在短期內可能刺激經濟強勁復蘇,但從長期看,通脹風險將不斷攀升,這無疑是在“飲鴆止渴”。預計到2023年,全球大多數國家將面臨嚴重的危機。
“應對危機的最好辦法,就是少犯錯誤。”羅杰斯表示,當前全球面臨的債務問題遠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要糟糕。在這場危機中,中國可能也會遇到問題,但不會像其他國家那樣受到嚴重影響。中國需要關注債務問題,若其他國家出現大的債務危機,保持低債務水平可以減少中國受到的沖擊。
在羅杰斯看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在過去40多年,中國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出現逆全球化潮流,但歷史清晰地表明,當一個國家從開放走向封閉,也就意味著從繁榮走向衰落。對世界越開放,與其他國家打交道越多,中國將會越成功、越繁榮。
羅杰斯表示,可持續發展不僅指實現大繁榮,更應是使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后代在干凈的環境中共享美好時光和繁榮。江西省一直在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不只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全世界,唯有如此,當全世界再次實現大繁榮時,人們才能擁有干凈的空氣、干凈的水、干凈的一切。據羅杰斯透露,旅游業是其正在尋找投資機會的領域之一,危機過后,旅游業將要迎來回歸。只要廬山繼續保持開放,人人都會來廬山看風景。
在演講接近尾聲時,其小女兒小蜜蜂·羅杰斯(Beeland Rogers)用中文朗誦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獲得一片掌聲。
張五常: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
在大學念書時,我從不缺課的習慣就是為了要學老師的思考方法。所有要考的試都考過了,我就轉作旁聽生。有一次,杰克·赫舒拉發在課后來問我:你旁聽了我六個學期,難道我所知的經濟學你還未學全嗎?我回答說:你的經濟學我早從你的著作中學會了,我聽你的課與經濟學無關,我要學的是你思考的方法。
我這個偷“思”的習慣實行了很多年,屢遇明師及高手明友,是我平生最幸運的事。這些師友中,算得上是天才或準天才的著實不少。我細心觀察他們的思考方法,在其中抽取那些一個非天才也可用得著的來學習,久而久之就變得甚為實用。
但因為被我偷“思”的人很多,我就綜合了不同人的方法,作為己用。雖然這些人大都是經濟學者,但天下思考推理殊途同歸,強分門戶就是自取平凡。
誰是誰非不重要
在學術上沒有權威或宗師這回事,這些只是仰慕者對他們的稱呼;我們不要被名氣嚇倒了。任何高手都可以錯,所以他們的觀點或理論也只能被我們考慮及衡量,不可以盡信。
當然,高手的推論較為深入,值得我們特別留意。我們應該對高手之見作較詳盡理解,較小心地去衡量。但我們不可以為既是高手之見,就是對的。
高手與低手之分,主要就是前者深入而廣泛,后者膚淺而狹窄。
我一向都佩服亞當·斯密、約翰·穆勒及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等人。但當我研究佃農理論時,我就將他們的佃農理論一視同仁,沒有將他們的大名放在心上,若非如此,我是不可能將他們的理論推翻的。
轉換角度可事半功倍
任何思考上的問題,是一定可以用多個不同的角度來推想的,換言之,同樣的問題,可用不同的預感來試圖分析。
轉換角度有如下的效能:
第一,茅塞可以頓開。
茅塞是一個很難解釋的思想障礙,是每個人都常有的。淺而重要的發現,往往一個聰明才智之士可能絞盡腦汁也想不到!但若將思想的角度稍微轉變一下,可能茅塞頓開。
想不到的答案,大多數不是因為過于精深,而是因為所用的角度是難以看到淺的一面。
第二,角度可以衡量。
答案從一個角度看來是對的答案,換一個角度卻可能是錯了。
任何推理所得的一個暫定的答案,都一定可以找到幾個不同的角度來衡量。若不同的角度都不否決這個暫定的答案,我們就可對答案增加信心。
第三,角度有遠近之分。
在思考的過程中,細節與大要是互補短長的,無論細節想得如何周到,在大要上是有困難的見解,思考者就可能前功盡棄。
但在大要上是對了的思想,細節的補充只是時間的問題——就算是錯了細節也往往無傷大雅。在這方面的思考困難,就是若完全不顧細節,我們會很難知道要點。有了可靠的要點而再分析細節,準確性就高得多了。
百思不解就要暫時擱置
人的腦子是有著難以捉摸的機能,連電腦也能想出來的腦子,其機能當然要比電腦復雜得多。
拼命想時想不到,不想時答案卻走了出來,是常有的事。
我們可以肯定的,就是在不經意中走出來的答案,一定是以前想過的老問題。以前想得越深,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機會就越大。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以置信。
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時間并沒有白費。將問題擱置一旁,過些時日再想,可有奇效。就是不再想答案也可能會在無意間得到的。
科學上的思考是一門專業。跟其他專業一樣,熟能生巧??梢愿嫖康?,就是無論問題看來是如何的深奧,好的答案往往會比想象中的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