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iy41r"><pre id="iy41r"></pre></tbody>
<th id="iy41r"><pre id="iy41r"></pre></th><tbody id="iy41r"><p id="iy41r"><tt id="iy41r"></tt></p></tbody>

    1. 投遞商業計劃書
      熱門推薦

      瑞見——動態

      2022年10月14日

      瑞見——動態

      2022年10月14日

      瑞見——意見領袖

      2022年10月14日

      瑞見——動態

      2022年10月14日

      瑞見——意見領袖

      2022年10月14日

      瑞見——投資人說

      2022年10月14日

      瑞見——瑞鵬研報

      瀏覽次數:19

      發布時間:2022-10-14

      返回列表

      編者按:未來的海戰場,攻防雙方必將面臨激烈的對抗。無論是攻擊方還是防御方,電子對抗能力都是極為重要的手段。因此研究海軍電子對抗發展意義重大。


      海軍電子對抗發展概述

      從世界各國海軍武器裝備的配備可以看出,小到巡邏艇,大到航空母艦,都裝備了各種類型的電子戰設備。美國海軍作為兼具空天和陸上作戰能力的綜合性軍種,其電子對抗系統是世界上最復雜而又最完善的軍用綜合電子系統。

      海軍電子對抗體系可以分成三個方面,艦載電子戰防御系統一般分為艦載電子戰系統、舷外電子戰系統,以及艦載機電子戰系統。

      (一)艦載電子戰系統發展現狀

      20世紀70年代,反艦導彈的威脅日益凸顯,為了給水面艦艇提供自衛和末端威脅防御能力,美國海軍研發并部署了AN/SLQ-32電子戰系統。此后不斷完善和改進,目前幾乎所有的美國水面艦艇都裝備有SLQ-32(V)電子戰系統。

      經過近40多年的研制更新,已經有超過450套SLQ-32電子戰系統被美國海軍和1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海軍所采購,并發展了7種主要型號且部分型號已形成裝備。

      微信圖片_20230621105011

      電子對抗(ECM)分系統分為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2個部分。無源干擾為MK36箔條火箭系統;有源干擾為多波束干擾發射機。而隨著反艦導彈的不斷發展,水面戰面臨的威脅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海軍意識到必須具備更強大的防御能力,因此于2003年啟動了針對SLQ-32改進的SEWIP項目,確保對先進反艦導彈的有效防御能力。SEWIP是一個分批次(Block)、多階段的項目,旨在為艦船作戰系統提供增強的反艦導彈防御能力,同時提供抗目標瞄準與反監視能力以及增強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

      (二)舷外電子戰系統發展現狀

      1、美國現役舷外有源誘餌

      在現役舷外有源誘餌中,美國海軍裝備的Mk234“納爾卡”(Nulka)是最成功的,作為一種新型電子防護手段,美海軍十分重視該誘餌系統,并已采購了上千套系統裝備在各類大型戰艦上。Nulka能有效地全天候保護海軍艦艇對抗反艦導彈,該系統可用作艦艇多層防御系統的一部分,或作為獨立系統。威脅信息由艦上的ESM系統或其他設備提供,Nulka利用這些信息計算誘餌彈的最佳發射時間和最佳彈道。Nulka結合了由BAE系統公司澳大利亞分部生產的新型懸停式火箭載荷平臺,上面安裝了由洛馬公司生產的寬帶射頻轉發式載荷,輻射出類似大型艦船的雷達截面積,旨在引誘射頻制導反艦導彈遠離其預定目標。

      3、美軍新一代先進舷外電子戰系統

      (1)先進舷外電子戰(AOEW)有源任務載荷(AMP)

      2014年10月,美國海軍進行了AN/ALQ-248的先進舷外電子戰(AOEW)有源任務載荷(AMP)的研發,AOEW原型將安裝于MH-60R和MH-60S直升機上,但未來可部署的版本可能適用于具有長航程、長續航能力的固定翼無人機或無人直升機中。AOEW電子戰吊艙既可以獨立工作,也可與艦載SLQ-32(V)6協同工作,以探測來襲導彈,識別導彈的目標位置,并使用射頻對抗技術來阻止導彈攻擊。

      AOEW系統旨在研制對抗世界上部分最先進的雷達制導反艦導彈,如俄羅斯制造的SS-N-22“日炙”導彈和SS-NX-26“紅寶石”導彈的措施。

      (2)艦射電子戰擴展型持久誘餌(SEWEED)項目

      該項目用于后續AOEW的增量,目前,由海軍研究實驗室領導的未來海上能力計劃的主題是艦射電子戰擴展型持久誘餌未來海上能力,旨在演示“艦艇發射、快速反應、長續航性、可攜帶EW載荷的投擲式飛行器”。海軍研究局透漏了艦射電子戰擴展型持久誘餌概念的有限細節,披露了一種可以轉換為旋翼飛行的火箭發射飛行器,以便快速部署和定位。未來海上能力計劃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包括表面處理和機身材料/幾何結構、用于電子戰兼容的天線隔離、有效載荷熱管理以及先進的控制算法。未來海上能力計劃也在探索動力和推進方面的問題,如無斜盤轉子以及旋轉翼快速部署結構。還將研發一種被稱為“黑幽靈”的小型、高效渦輪發動機,作為未來可能的升級版本。

      微信圖片_20230621105015

      (三)艦載機電子戰系統發展現狀

      1、美軍主要裝備

      目前,美國海軍的主戰艦載電子戰飛機為“咆哮者”EA-18G,該飛機具有優異的機動性能和極強的電子進攻能力,已成為任何潛在對手都很難防御的“撒手锏”武器。憑借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為其設計的ALQ-218 V(2)戰術接收機和新型ALQ-99戰術電子干擾吊艙,EA-18G可以高效地執行對地空導彈雷達系統的壓制任務。與以往攔阻式干擾不同,EA-18G可以通過分析干擾對象的跳頻圖譜自動追蹤其發射頻率,并采用“長基線干涉測量法”對輻射源進行更精確的定位以實現“跟蹤-瞄準式干擾”。此舉大大集中了干擾能量,首度實現了電磁頻譜領域的“精確打擊”。采用上述技術的EA-18G可以有效干擾160km外的雷達和其它電子設施,超過了任何現役防空火力的打擊范圍。不僅如此,安裝于EA-18G機首和翼尖吊艙內的ALQ-218 V(2)戰術接收機還是現今世界上唯一能夠在對敵實施全頻段干擾時仍不妨礙電子監聽功能的系統。

      2、美軍下一代裝備發展趨勢

      未來電子對抗系統必須具備寬工作帶寬、快速切換時間、指令電子波束掃描、全極化分集和自適應波形等重要屬性,并由此獲得更為卓越的頻譜機動性和操縱性。在此背景下美國海軍開展了下一代干擾機(NGJ)的研制。NGJ用最新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包括有源相控陣陣列(AESA)、數字和基于軟件定義技術)來解決新興的高級威脅和日趨復雜的威脅輻射源密度問題。其主要采用能夠在0~100%占空比之間運行的高效率寬帶GaN T/R組件、極化分集的AESA,還有一個全數字、可擴展、可編程的軟件定義接收器和技術生成器。2014年10月,NGJ在“灣流”-III上完成首次飛行試驗。2017年,美海軍正式將NGJ命名為AN/ALQ-249。


      瑞見——要聞

      瑞見——企管沙龍:管理者不能忽視的7種人員管理技能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_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_亚洲日韩性爱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