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前三季度西安市外貿出口保持增長態勢同比增長20.6%,高于全國6.8個百分點,全市進出口貿易總值3305.9億元同比增長1.9%。
——陜西省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501.97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全省經濟主要指標增速加快,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西安市外貿出口同比增長20.6%,高于全國6.8個百分點!
2022年前三季度西安市外貿出口保持增長態勢同比增長20.6%高于全國6.8個百分點,全市進出口貿易總值3305.9億元同比增長1.9%。

前三季度,我市貿易結構不斷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1029.5億元,增長33.1%,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31.1%,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7.2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1881.8億元,增長4.2%,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56.9%;保稅物流進出口總值312.9億元,下降25.3%,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9.5%。今年我市進出口貿易的顯著特點是民營企業活力增強。前三季度,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1166億元,增長17.6%,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35.3%,較去年底提升5.3個百分點;全市外資企業進出口1993.9億元,下降3.9%,占比60.3%;國有企業進出口140.2億元,下降18%,占比4.2%。同時,東盟歐盟市場擴大。對歐盟451.9億元,增長14.5%,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13.7%;對東盟415.3億元,增長38.8%,占比12.6%。同期,西安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674.2億元,增長33.1%,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20.4%;對RCEP其他國家進出口1339.7億元,增長2%,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40.5%。機電產品出口1895.8億元,增長18.7%,占全市出口總值的91.8%。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牽頭對外貿易提質增量和對外開放水平提升工作為抓手,進一步強化政策引領、強化通道支撐、強化業態拓展、強化助企服務、強化開放合作,推動全市外貿高質量發展。
前三季度陜西經濟主要指標增速加快,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11月2日,陜西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發布: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501.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全省經濟主要指標增速加快,穩居全國第一方陣。不斷向好的成績背后,是陜西經濟加速恢復、韌性增強、活力不斷顯現。

在西安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廠區,滿載部件的拖車來回穿梭,智能機器人在流水線上作業。經過沖壓、焊接、涂裝、總裝等工藝流程后,一臺臺新能源汽車陸續駛下生產線。近年來,以比亞迪、吉利、陜汽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全國領先,產量占全國的13%。前三季度,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3倍,高于全國218.3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4%,汽車產量同比增長62.8%;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4%,高于規上工業增速5.3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我省不斷加大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力度,出臺39條政策措施,全力穩工業、擴投資、促消費,加大助企紓困、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力度,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一系列精準、務實、及時的宏觀政策持續發力,助力廣大市場主體輕裝前行。截至9月20日,我省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共計875億元。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617.6億元。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為穩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前三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6.36萬人,調查失業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3%,全國排名較上半年前移8位。胡清升表示,宏觀政策效應不斷釋放,市場信心持續回暖,加之我省具有較大規模的市場優勢、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門類、較為完備的產業鏈以及日益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這些都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今年以來,陜西狠抓高質量項目建設,認真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地方專項債,有力推進項目盡快落地實施。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8%,高于全國3.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8位。在隆基15GW高效單晶電池、西安奕斯偉硅產業基地一期二階段等項目帶動下,全省工業投資穩定向好,億元及以上工業項目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74.1%,同比增長11.6%。今年以來,陜西以“三項改革”為突破口,突出抓好人才和機制建設,通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協同攻關“卡脖子”技術,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動態聯動、互為支撐,為產業和產品邁向價值鏈中高端賦能。截至目前,全省75家高校院所實施“三項改革”試點,21794項科技成果已單列管理,2139項成果奔向市場,正在實施轉化。
胡清升說:“下個階段,全省上下要緊盯全年目標任務,狠抓各項政策措施加速見效,持續用力穩工業、促投資、促消費、拓外貿,著力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穩物價,持續鞏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在新征程上交出陜西優異答卷?!?/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