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主要業務更多的是對被投企業進行投資參股,由于資金投入的時間較長,在內部規范流程方面,從初期對項目的投入到最后項目的退出,應形成一套清晰完善的、業務流程規范化的項目管理全過程。
私募股權投資業務集權式管理模式職能設置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于投后管理監管的部分尤為重要,一般是由投資經理直接擔任投后管理的職責,也有基金管理人機構會成立專門的投后管理中心,由專門的團隊對被投企業統一進行管理;對于實體企業而言,對外的全資、控股投資,更多作為其業務版塊進行分模塊統一管理。在綜合類基金投資模式下的投后管理與對外的全資、控股投資模式下的管理機制,設置一個專門的股權管理部門,主要優點是易于協調各職能間的決策、能對上下溝通的形式進行規范、與企業的目標達成一致、在危急情況下能夠做出快速決策、而且這種結構比較適用于由外部機構實施密切監控的企業,各級次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在深入參與子公司、控股公司日常經營管理業務的同時,又保證依照法律法規履行投資人和股東的職責與權力、保持被投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業務的投后管理的核心目標為:保證所投資產的安全,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實現高收益退出。主要職責包括:投資業務的日常跟蹤管理,退出管理,增值服務管理,外派人員管理。常規投后管理模式下,管理的對象更偏重于具體的業務及事項,主要是投資層面的風險管理、投資合同的監督執行情況管理等。集權式管理模式下,管理的對象定義為企業,包括對外投資的各類全資、控股及(常規管理模式下的)參股企業。通過代表股東會及董事會履行管理監督職能的形式,來參與子公司、控股公司日常經營管理業務。(1) 集中領導。有關企業全局重大問題的戰略決策集中于企業高層領導,中下層只有日常的業務決策權;(2) 統一經營。對于與外界發生聯系的經營活動,如市場開發、產品開發、供銷聯系等,大多由高層控制;根據以上特點運用到私募股權基金投后管理上,可以依照法律法規履行投資人和股東的職責與權力,通過現代法人治理結構(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三會”機制)進行企業管理。將具體業務運營相關權利落實到被投企業的經營管理層,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業務負責制,最終實現由各被投企業經營管理層履行公司業務的實際運營及管理職能,公司通過董事會履行決策管控職能的二元管控模式。在上述前提下,集權式管理模式下管理部門的職能職責主要包括企業管理、風險管理兩大部分,對于被投企業涉及的部分業務層面管理通過股東會授權、董事會授權的形式,代表股東會及董事會履行管理監督職能,詳細職能如下:主要負責對外投資企業的管理工作,包括全資子公司、非全資子公司、合資參股公司,具體包括:負責已經投資設立公司的重大事項跟蹤管理,建立管理臺賬和監控報表,設置風險預警機制,及時發現企業風險及問題并及時督促解決。負責對外投資企業(全資、合資子公司)的設立工作,包括不限于子公司的章程、股東決議等重要文件的出具及管理、子公司注冊備案登記等。負責組織被投企業的股東會及董事會工作,出具相關會議決議并監督企業執行。組織公司各部門通過股東會及董事行使投資人的權利、管控被投企業的風險。負責公司投資控股企業在運行過程中的風險管控,代表股東會及董事會履行管理監督職能,具體包括:經被投企業董事會授權,負責按董事會審批通過的證照章管理制度進行證照章管理,負責證照章的安全保管及合規使用工作,對證照章使用全過程監控,包括使用前的簽批完備性檢查、使用過程監督、使用結果評價及不良后果處理,確保無責任事故。負責公司標準合同文本的制定及完善工作、臨時性非標準合同文本的起草工作,確保公司內外部合同文件合理、高效,對合同文件的簽署、執行、歸檔進行全過程管理,確保不出現重大合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