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汽車動力多元化上半場鋰動力電池已經接近尾聲,而燃料電池方向,陜西具備多方優勢,加快布局,全力以赴打造燃料電池領域的“寧德時代”,有機會贏得燃料電池下半場。想要發展成技術引領、產業鏈布局完備、商業模式創新、推廣應用示范的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中心城市,需“多力并舉”。
陜西新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近年來,陜西省大力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通過整車牽引,帶動動力電池、電驅電控、智能駕駛等領域加速建鏈成群,已聚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100余家。但也存在核心零部件自給率不足、傳統零部件企業轉型偏慢、產品競爭力有待提升等問題,加快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勢在必行。
想要發展成技術引領、產業鏈布局完備、商業模式創新、推廣應用示范的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中心城市,需“多力并舉”。
一、陜西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
汽車動力多元化上半場鋰動力電池已經接近尾聲,鋰電動力電池已經進入結構性產能過剩通道,產生鋰電動力電池新勢力的機會已經不復存在。
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核心技術已經成為傳統鋰電核心企業競爭的新戰場,新興化學動力電池無論是市場基礎、客戶資源還是核心技術突破,都很難與已經分得第一波動力電池龍頭企業競爭。
而燃料電池方向,我國剛剛進入商業化起步階段,目前國內外尚無絕對領先的龍頭企業,陜西具備氣源、產業配套、科研實力、應用場景四大優勢,加快布局,全力以赴打造燃料電池領域的“寧德時代”,有機會贏得燃料電池下半場。
隨著鋰電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燃料電池等新技術的成熟,鋰動力電池在不遠的將來必將迎來一波兼并重組、優勝劣汰的浪潮,有專家預計這個時間節點在2025年,悲觀的預估更認為可能提前到2023年。
在鋰動力電池領域,陜西都不具備再產生行業龍頭的天時和地利,我們能夠有所作為的只有在現有格局中,強奪有龍頭企業的擴產需求。但是燃料電池方向,我國氫能產業剛剛邁入商業化培育期,而陜西依托充足的氣源、理想的氫能應用場景、完善的氫能產業配套、實力雄厚的科教資源四大優勢,加快統籌產業布局,有機會將氫能產業打造為引領傳統能化產業升級、推動全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新引擎。
(一)新能源乘用車產能規劃已經大大超前于消費需求,規劃產能初現過剩苗頭,頭部效應明顯,結構性過剩將引領新能源汽車將進入一個兼并重組、優勝劣汰的時代。再造一個特斯拉、比亞迪難比登天。完善新能源乘用車產業生態,確保陜西已有的乘用車規劃產能順利實現比再引進新造車勢力更為重要。
近年來,各地政府爭先布局新能源汽車規劃項目,不論是現有產能還是規劃產能,都在進行規模比拼。而車企的銷量目標也同樣遠超市場預期。然而,閑置產能就意味著資源浪費,過度閑置就意味著產業處于不健康狀態。
對陜西而言,完善新能源乘用車產業生態,幫助現有整車企業在“結構性產能過?!钡母偁幹汹A得市場,確保已有的乘用車規劃產能順利實現,比再引進新造車勢力更為重要。同時,抓住燃料電池新能源車商業化的開端,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強鏈延鏈,讓陜汽等商用車真正騰飛起來,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二)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產業的未來,雖然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已經先行一步,但是對于整體汽車產業而言,先進地區的領先優勢并不明顯。
隨著汽車產品“四化”深入發展,汽車逐步由機械驅動向電驅動和軟件驅動轉變,三電、芯片、操作系統、核心算法、數據等都成為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軟件在汽車價值中的占比逐步提升,以及新服務體系在車輛全生命周期內將帶來更多附加價值機會,科技企業在移動互聯網革命中的技術和模式積累成為其跨界汽車產業的“敲門磚”。
1、未來汽車服務市場有無限放量空間
在"新四化"和數字化時代下,5G通訊、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云計算、虛擬現實、人機交互等技術在汽車服務領域廣泛地應用,驅動汽車服務發生巨大變化。在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下,國內汽車保有量大幅增長,驅動汽車成為數量第二多的智能終端產品。
2、新四化將促使汽車自身本質發生變化。
在新—輪科技革命背景下,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正推動全球汽車產業迎來百年未遇的大變革。隨著汽車"四化"深入變革,汽車自身本質正發生變化,由—個典型的機械產品轉化為"數字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的數字化電子電力產品、電子信息產品、人工智能產品、移動互聯網產品。
3、汽車本質變化將為其他產業鏈孕育出創新發展的機遇
—是未來汽車新物種使汽車零部件的范疇發生變化,車載領域應用將為芯片、傳感器、操作系統等ICT零部件行業帶來新的市場空間。二是智能網聯汽車將推動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行業的技術研發不斷取得新突破。三是傳統產業在尋找與汽車的結合機會,針對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需求重塑產品。新技術在汽車領域的快速普及,將為與之緊密聯系的關聯行業帶來新的產值。
(三)增量硬件上車打破傳統產業鏈格局
1、增量硬件帶來的新機會
未來汽車對傳統汽車的顛覆性使傳統零部件體系的70%以上面臨重構。電動化使汽車動力系統從發動機、變速箱逐漸轉變為儲能電池、氫燃料電池、電機、電控、功率半導體和車載充電器。智能駕駛、車聯網涉及的芯片、計算平臺、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成為新產業鏈的重要硬件組成部分。不斷拉長的產業鏈條帶來新的市場增量與機遇,吸引了大量來自互聯網和消費電子等領域的跨界企業入局。
2、增量硬件勾畫出的跨界藍圖
燃油車時代,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底盤"三大件"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少數頭部企業手里。新能源時代,車企"三大件"被三電系統所替代,電動化拉平核心技術的差距。
長期以來汽車芯片市場一直被恩智浦、德州儀器、瑞薩半導體等汽車芯片巨頭所壟斷,外來者鮮有機會入局。但隨著汽車行業加速進入智能化時代,高通、英偉達、英特爾等傳統消費電子芯片廠商都在積極進軍自動駕駛和智能汽車領域。
(四)汽車軟件占比大幅提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1、新興軟件帶來的商機
"軟件定義汽車"時代逐步到來,未來汽車的多樣化的功能需要通過豐富的軟件實現。新能源車企剛剛進入出售自動駕駛軟件包的初期階段,中期軟件功能將不斷地向智能手機功能靠攏,長期自動駕駛解放駕駛員雙手之后將延伸更多應用場景和附加功能,從而逐步推升汽車的軟件增值服務市場空間。
2、軟件生態形成的跨界藍圖
互聯網企業和手機廠商憑借強大的生態整合能力和數據運營能力,打造車端應用生態和AI0T生態?;ヂ摼W巨頭以車載操作系統為入口,接入自家生活娛樂生態,不斷豐富車載環境下面的整個應用生態。手機廠商以車載操作系統的聯動功能為核心,拓展自家的AI0T生態邊界。
(五)跨界融合為汽車服務體系創造新增長極
1、新服務領域帶來的商機
隨著汽車行業"新四化"的邁進和用戶需求的升級,汽車產業將衍生出新型服務體系,在車輛全生命周期內帶來更多附加價值機會。
2、汽車新服務衍生的跨界藍圖
—方面,跨界新力量借助技術及生態優勢為整車企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跨界新力量掌握豐富多樣的客戶渠道和數據,推出以汽車數據為核心的新服務模式。
二、陜西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瑞鵬方案
(一)做好陜西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陜西省內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研發測試、試驗區、示范區、能源供給等基礎設施,為陜西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持。
1、發揮我省新能源汽車的頂層設計作用。充分借鑒我省新能源汽車階段的寶貴經驗,推動全省戰略層面形成智能化、網聯化的頂層規劃。
2、建立跨部門和跨行業的協同機制。以技術和應用帶動產業發展,在自動駕駛應用場景和智能網聯安全等重點標準領域實現突破。
3、參與建設完整統一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融合多種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方法、測試手段和測試場景,形成穩定的、標準化和常規化的測試要求和評價標準。
(二)構建零部件供應鏈體系。
1、圍繞現有整車企業完善新能源關鍵零部件供應鏈體系。
2、培育智能駕駛零部件供應鏈。
3、做大智能座艙零部件規模。
4、提升車聯網零部件供應能力。
5、推進基礎材料產業協同發展。
(三)引進培育優質企業
1、實施培育提升行動。加快進入中高端整車產品配套體系,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
2、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加強對傳統零部件企業轉型發展的方向指導和政策支持,推動大型零部件企業、特色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
3、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充分發揮股權基金投資的促進作用,加快引進一批核心配套企業。
4、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培育全球百強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零部件企業集團。
5、持續培育中小企業。支持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活力,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
6、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進企業加快建設“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細化轉變。
(四)增強技術創新能力
1、加強重點技術攻關。支持零部件企業加快突破一批基礎共性技術、核心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等技術。
2、搭建技術創新平臺。強化各類創新載體支撐作用,加速集聚專利、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資源。
3、促進成果轉化應用。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新型零部件先行先試及大規模示范應用,加速創新成果商業化進程。
(五)促進協同融合發展
1.推動“整零”協同發展。推動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協同研發新車型,開展系統化、模塊化項目研究應用,強化技術產品適配度。
2、推動供應鏈融合發展。鼓勵鏈主企業開放應用場景,帶動產業鏈其他企業快速成長。
3、推動陜西與川、渝地區融合發展。探索共建西部汽車產業核心區,推動形成更深層次的協同發展格局。
(六)優化統籌服務能力
1、推進特色園區創建。建立完善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園區創建機制。
2、增強平臺服務能力。支持行業專業機構打造軟件驗證與硬件檢測結合的檢驗檢測服務平臺。
3、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加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的要素保障,積極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項目建設中的問題。
(七)以產業基金為抓手,加快布局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打贏車產業第四次革命下半場的陜西方案
如何通過金融手段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一直是西安市決咨委的重點研究方向。
根據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來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是抓兩端,一端是科研成果轉化,孵化大量創新型企業;一端是大型龍頭企業,打造產業生態集群。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在于構建依靠政府引導基金的基金生態。發揮大型龍頭企業作用,打造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重要抓手是產業母基金。
陜西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引導性股權投資”+社會化投資+天使投資+基金管理”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形成創新資本的良性循環。
產業基金投早投小,培育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業鏈:氫燃料能源全產業鏈、智能網聯化產業鏈、汽車服務生態和汽車后服務企業,做大做強。
后記
追溯秦人歷史,馴獸、養馬、駕車、戍邊、征戎,貫穿于夏商周三朝。
秦人經過上千前的艱苦創業,鍛造和傳承了明顯高于其他諸國族群的核心能力——“善御”,由此可見春秋戰國時期,秦人就是一個對車輛極度迷戀的民族。秦人的系駕方式在同時期非常先進,當時已經領先整個世界。通過將兩匹驂馬的皮帶綁在馬的胸肌處,同時借助兩匹馬的肩胛和胸肌的力量來拉車。同時代的歐洲,往往將系駕的皮帶勒在馬的喉部,經常導致高速奔跑的馬窒息而死?!靶貛较祹Хā?,西方的馬車直到8世紀后才逐漸采用,比中國落后一千年。
近3000年之后,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復興我們秦人曾經的榮光?有什么理由不在在新汽車產業方興未艾的大潮里勇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