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支持新能源汽車擴大生產促進消費若干措施》印發,從十個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生產消費政策支持。——150余家相關企業20余所科研院校協同發力,西安人工智能產業駛入“快車道”,迎來發展黃金時期。
為提振市場信心,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消費,3月21日,《西安市支持新能源汽車擴大生產促進消費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印發?!度舾纱胧窂穆鋵崈灮菡?、企業擴大生產、新能源汽車消費、個人自用充電設施建設、企業擴大出口、汽車金融服務、汽車產品宣傳、優化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便利行駛、實施停車優惠十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若干措施》將全面落實優惠政策,對購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并已列入《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延續實施國家相關部委免征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支持企業擴大生產,對本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2023年較2022年產量增長部分,每輛給予2000元獎勵,每戶企業最高獎勵不超過1000萬元。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對2023年3月21日至4月30日在西安市限額以上汽車銷售企業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并上牌的消費者給予補貼。其中:購車發票金額在9萬元(不含)以下的,每輛補貼2000元;購車發票金額在9萬元(含)以上、20萬元(不含)以下的,每輛補貼4000元;購車發票金額在20萬元(含)以上的,每輛補貼6000元。支持個人自用充電設施建設,對于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建設完成并通過驗收的個人自用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給予1萬元/根一次性建設及電費補貼。支持企業擴大出口,鼓勵汽車企業開展外貿業務,參加境外專業汽車展會,推動中歐班列長安號增加開行頻次,充分發揮優勢,開拓“一帶一路”沿線等新興市場,擴大新能源汽車整車出口。支持汽車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與企業開展聯動營銷,進一步增加新能源汽車消費分期業務辦理渠道,為消費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支持發展互聯網汽車金融、汽車融資租賃,針對汽車庫存融資、供應鏈金融等提供特色金融服務。支持汽車產品宣傳,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宣傳汽車產品。組織新能源汽車入機關、進企業以及下鄉等活動,給予每場活動10萬元補貼,最高不超過50萬元。支持優化注冊登記,鼓勵汽車銷售企業設立機動車登記服務站,提供購車、購稅、掛牌等一站式辦理服務,對新注冊登記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免收牌證費。支持新能源汽車便利行駛,懸掛新能源號牌的新能源汽車不受工作日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限制。允許新能源汽車借用市內公交專用道行駛。支持實施停車優惠,鼓勵在全市公共停車場、旅游景點、商場、物業等管理區域內優先對新能源車輛開放。在依法施劃的城市道路路內停車泊位停放新能源汽車,2小時以內免費。
從“深藍”到AlphaGo,再到今年聊天機器人ChatGPT火爆全網,使人們對“AI(注:人工智能)”更添好奇與期待,人工智能產業也因此成為被廣泛看好的新賽道。各大城市也都在搶抓這一新機遇,積極培育新動能,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面對洶涌而來的人工智能產業浪潮,西安積極躬身入局。不斷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西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目前,西安擁有150余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20余所相關科研院校,人工智能產業已嶄露頭角,在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拓展融合發展應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喜人成果。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人工智能引領潮流并彰顯著“頭雁效應”。對于科技后發國家來說,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也是一次難得的“換道超車”機會。在我國,人工智能作為數字經濟、大數據產業等創新發展前沿,早已被提到“國家戰略”層面。近年來,國家發布多項政策文件,對人工智能產業進行頂層設計、增加制度供給。2023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推進大數據、軟件信息服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8%?!?/span>人工智能也一直是西安重點關注的領域。近年來,西安市先后印發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一系列規劃、實施方案、行動計劃、政策措施,覆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開放共享、人才培養集聚、資金支持、平臺搭建等各方面,為人工智能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為搶抓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扎實推進西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2020年,《西安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行動方案》發布,為試驗區建設初步繪制了路線圖、任務書。近年來,西安開展了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攻關、加強人工智能開放共享平臺建設、加大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鏈項目布局,舉辦各類人工智能活動。西安市與華為、科大訊飛等龍頭企業及西安交大、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對接建立新型產業服務和研發機構;支持駐市高校院所積極承擔國家重大課題;為“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普惠AI”等6個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授牌;在機器學習、圖像識別等領域形成了諸多具有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目前西安人工智能產業呈現出以高新區為核心,經開區、航天基地、西咸新區為承載的“一核三區”空間布局。西安聚集人工智能企業150余家,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大數據、機器人整機和關鍵核心部件產業、無人機系統產業。阿里巴巴、京東、華為、科大訊飛等龍頭企業,已成為推動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隨著創新創業活力的不斷釋放,西安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迎來了黃金期。部分科創企業已具備跨模態、跨語言的深度語義理解與生成能力,深耕產業級知識增強大模型,在聊天機器人、智能搜索、智能地圖、智能云、內容創作、智能零售、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競爭力突出。比如西安訊飛超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語音方面,商湯科技西安應用研究實驗室在視覺方面,探知圖靈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遙感影像解譯方面,西安交通大學在人機混合增強智能方面,西北工業大學在無人系統方面等均進行了布局或已有相關產品亮相,成為西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排頭兵。此外,西安航空、航天、兵器、核工業、船舶、電子等軍工企業、科研院所數量規模在全國僅次于北京和上海,航天工業更是占據全國半壁江山,在人工智能+軍民融合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未來,西安將通過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進一步助力人工智能領域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建設試驗區帶動作用,持續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輸出“西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