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國家金監總局黨委書記李云澤: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成立是中國金融監管機構重要的一輪改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金融監管改革任務非常艱巨。
——搜狐科技峰會:聚焦人工智能、可控核聚變、腦機接口、AI等前沿科學突破,釋放未來科創方向。
李云澤: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成立,金融監管改革任務艱巨
5月18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正式揭牌。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以及國家金監總局黨委書記李云澤、相關領導、工作人員出席揭牌儀式。
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在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將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
至此,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從“一行兩會”邁入“一行一總局一會”新格局。
國家金監總局改革推進,突出中小銀行改革化險
今年3月7日,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組建國家金監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國家金監總局是在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將央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以及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其中。
此后,央行與國家金融監督總局各司其職,央行更聚焦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手段,其它事情都將交給國家金融監督總局和證監會。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偉表示:“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總局正是要落實‘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這一目標?!?/span>
張偉提到,這一改變總體而言延續了從2017年以來從“分業監管”向“合業監管”的發展趨勢,有利于解決金融領域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減少監管套利,保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權益。
此后,3月28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2023年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銀保監會)部門預算》。這是國家金監總局首次公開發文。其中披露,2023年銀行機構專項檢查工作將開展一系列綜合性檢查、專項檢查和線上檢查等,預計派出銀行機構檢查組約2000個,檢查銀行機構約 2500 家次。
金融監管改革任務艱巨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一把手”已正式落定。5月10日下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領導干部會議。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決定:李云澤同志任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
在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李曙光看來,此次金融監管機構改革中,最重要的考慮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和系統性風險。他曾提到,現行金融監管體制依然是板塊性,沒有建構起穿透式監管,加之部分金融領域監管主體不明確,甚至出現監管空白等,跟不上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需要。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此次金融監管部門改革將對中國金融市場產生一系列重要積極影響,包括進一步增強金融監管工作科學性、合理性和有序性;有效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金融監管職責,規范金融市場運行秩序,更好地支持金融創新與控制金融風險。
這都將是李云澤就任后的新任務。而實際上,李云澤此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金融改革。
2017年6月,時任工商銀行副行長的李云澤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資源配置過程中要堅持市場化原則,充分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做好加法和減法,應該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配置資源。
“貨幣中介、信用中介、信息中介既是金融機構的根本功能和屬性,同時三者之間互為依托、互為促進,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不能完全離開以上三中介功能的作用?!崩钤茲煞Q。
這無疑是“一行兩會”格局形成5年后,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最重要的一輪改革。在暌別金融系統五年,李云澤任職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備受市場關注與期待。
搜狐科技峰會:科技峰會釋放未來科創方向
中國科學院原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幾點思考》:
未來5-10年將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期。據預測,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6萬億美元,目前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他表示,人工智能是一項革命性、顛覆性的技術,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進而引發產業革命。從研發組織模式來看,人工智能需要規?;?、高水平的研發平臺支撐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從發展驅動力來看,應用導向非常鮮明,經濟、社會等應用需求的拉動成為主要驅動力。
對于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白春禮認為,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領域是大片“無人區”,應用系統向更加“智能”的方向演進,體系平臺間的競爭將成為角力焦點。當前主要發達國家均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力圖在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白春禮表示,現階段我國人工智能需要著力解決好三個關鍵問題:核心技術和基礎能力不強、產業發展生態不健全、高端人才嚴重不足。
為此白春禮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優勢病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二是強化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和系統布局,加快構建政產學研用的良性互動創新生態;其次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水平一流的人工智能人才隊伍;最后要加強法律法規、倫理規范和政策體系建設。未來5-10年將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期。現階段我國人工智能需要著力解決好三個關鍵問題:核心技術和基礎能力不強、產業發展生態不健全、高端人才嚴重不足。
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鐘武律《磁約束可控核聚變點亮能源夢想》:
鐘武律認為,能源不僅是百姓的生計之本,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久治至關重要。
在鐘武律看來,可控核聚變研究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挑戰性的課題之一。他表示,磁約束可控核聚變科學可行性已獲證實。當今世界建成了超過100臺聚變實驗裝置,在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科學技術問題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標志性成果。
據他介紹,我國磁約束聚變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規劃部署,已經走過原理探索、裝置研究以及規模實驗階段,正逐步進入燃燒實驗和實驗堆階段。
鐘武律同時表示,核聚變能是人類最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是解決人類社會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俺^半個世紀的研究表明,開發可控核聚變能源的科學可行性已得到實驗證實?!?/span>
可控核聚變未來可期。鐘武律認為,可控核聚變能源是未來理想能源之一,是目前認識到的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開發聚變能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工業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微靈醫療創始人李驍健《腦機接口不再只是科幻故事》:
腦機接口是目前醫療第一需求,這是一個腦控機器人時代,中國在該領域為起步階段,要把腦機接口技術推到臨床給病人用,就需要走商業化路線。
“現在看到的元宇宙大家還是戴著VR眼鏡,感覺很不自然,腦機接口應該是元宇宙的終極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不再需要感官,直接腦腦相連,實現真正的元宇宙?!崩铗斀∪绱苏雇X機接口的未來場景。
他認為,腦機接口是醫療的第一需求,而實現腦機接口的方式是,在大腦里放置傳感器,監聽神經元的活動?!皞鞲衅麟x神經元越近,清晰度越高??蒲心X機接口主流是高清模式,醫療腦機接口往往不追求高清,而強調安全和穩定?!?/span>
峰會現場,李驍健還介紹了國外先進的植入式腦機接口里程碑事件,比如去年實現不給腦袋打洞的腦機接口。
他認為,這是一個腦控機器人時代,目前已經出現了新型的Neuralink腦機接口系統,但是植入式醫療腦機接口設備的審批和監管很嚴格。他還表示,中國在該領域為起步階段,要把腦機接口技術推到臨床給病人用,就需要走商業化路線。
釘釘總裁葉軍《生產力變革,AI重塑工作方式》:
未來每個行業都會與AI發生關系。隨著數據積累增加、工具能力提升、推理能力的增強、算力支撐到位,相信每個行業都會因此而發生變革。
同時,葉軍認為,未來做APP這件事情會發生很大變化,也許不會有這么多APP,也不需要APP STORE,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