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何海峰:2023年中國經濟呈回升態勢,重點關注和看好AI、新能源、智能汽車三個產業。
——獨立經濟學家任澤平:未來“電+氫”,構成新型能源系統,將帶來一場全新的能源革命。儲能、氫能、智能駕駛是新萬億級賽道。
何海峰:看好AI、新能源、智能汽車三個產業,傳統制造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近日,在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何海峰表示,傳統產業的升級要跟著消費走,要適應消費升級。立足國內的消費,符合國家的產業戰略布局,跟緊國際的競爭新變化,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他認為,傳統制造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產業層面看,何海峰表示,他比較看好戰略新興產業。他指出,戰略新興產業是當前的未來產業,同時也是未來的現代產業。戰略新興戰略要實現產業的融合集群發展,包括一些產業集群的培育。
2023年中國經濟呈回升態勢,重點關注和看好哪些賽道?
我們經濟呈回升態勢,不管是發改委,不管是國家統計局,相關的官方定調都已經發布了。我們一般來說賽道主要是談兩個方面,一個是產業,這是最主要的,另外一個是談技術。技術這方面,過去的兩三年來最重要的三個技術型,一個是AI,一個是新能源,一個是新能源汽車或者是智能汽車,這是三個技術層面。
如果就產業層面來說,我個人更看重戰略新興產業。我國在劃分產業的時候分為四大類,一個是傳統產業,一個是現代產業,一個是戰略新興產業,一個是未來產業。戰略新興產業是當前的未來產業,同時也是未來的現代產業,我是比較看好戰略新興產業。
戰略新興戰略要按“十四五”規劃,也包括二十大報告,我們強調了一點,要實現產業的融合集群發展,包括一些產業集群的培育。這里邊當時國家明確倡導了7個戰略新興產業,第一個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第二個是人工智能,第三個是生物技術,第四個是新能源,第五個是新材料,第六個是高端裝備,第七個是綠色環保。這些都是我們看到的,包括灣區也好,京津冀也好,長三角也好,比方上海提出了3+6的這樣的一個賽道的安排,都跟這個密切相關。
如何看待我國產業升級的發展趨勢,最看好哪些產業的發展前景?
我們有四大類的產業,傳統、現代、戰略新興和未來,產業升級一般來說都是指傳統產業升級,只有傳統產業才需要升級,如果不被升級就會被淘汰?,F代產業、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不存在升級的問題,只存在一個賽道和方向選擇的問題。
傳統產業的升級,我覺得要跟著消費走,要適應消費升級,同時國家也做了產業的戰略安排,產業政策,所以第二個要跟上產業政策這種戰略的布局。第三就是國際的局勢,立足國內的消費,符合國家的產業戰略布局,跟緊國際的競爭新變化,實現先進化、智能化、綠色化。
具體來說,我們的傳統產業中制造業占80%,我們制造業有31個大類,中類接近200個,小的門類有600多個。
如果舉三個的話,三個是落在大類上:第一個是汽車制造,并不代表完整的整個汽車制造,比方說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以及相關的配件。第二就是電氣和器械這一塊,這里邊我們有一些中類和小類有新的競爭優勢。第三就是ICT,計算機信息和電子設備制造這里邊,我們是最大的電腦筆記本等等這樣的,這三個我覺得從傳統制造里邊是有很大的一個空間.
任澤平:大力發展氫能有助于打造中國經濟新增長引擎
氫能是21世紀最大的清潔能源,需求巨大、空間巨大,是實現“雙碳”戰略的重要方式,是全新的獨立能源體系。未來“電+氫”,構成新型能源系統,將帶來一場全新的能源革命。
氫能是新萬億級賽道,應用范圍巨大、需求潛力巨大。直接應用:氫化工、氫冶金、氫建筑、氫交通。間接應用:氫燃料電池發電、氫能轉電能,可適用于所有用電場所,替代化石能源。
大力發展氫能,短期有助于擴大內需、拉動投資,長期有助于培育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打造中國經濟新增長引擎。
當下不投氫能,就像5年前不投鋰電。儲能、氫能、智能駕駛是新萬億級賽道。
回到現實,新能源是資源錯配、消費錯配的。供給在西部,需求大多在中東部。風光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勻,光資源“西豐東貧”,陸風資源也大量集中在三北地區。
用氫能解決新能源的供需錯配,迫在眉睫。適度超前進行氫能相關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意義重大,兩大抓手:
1、大規模投資制綠氫+儲運綠氫。降低用氫的成本,提升經濟性。
制綠氫:把大量三北地區的綠電用于制備綠氫,解決新能源棄風棄光。
儲運綠氫:鋪設氣氫管道、發展液氫,把三北的綠氫運到東南沿海使用。實現長周期、大規模、遠距離用氫。其中,管道輸氫極大降低用氫成本,液氫可以保障未來的氫能國際貿易。
2、建設加氫站,加大氫能應用場景推廣。
更多的加氫站才能保障氫燃料電池車的用氫需求,加氫站是產業的突破口,助推行業加速滲透。加氫站網絡:布局合理、適度超前、供需匹配、安全有序。
類比當年,提前進行大規模的充電樁建設,對發展中國的新能源車產業意義巨大。2023年初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1300萬輛、充電樁超520萬臺。車樁比2.5:1,遠高于同期歐美。
2023年,氫燃料車保有量突破萬輛,氫能的產業生態逐步形成,產業政策支持成為重中之重:1)打破基礎設施不足的瓶頸,投資制綠氫、建輸氫管道、液氫站、加氫站,推動氫基建。2)補貼燃料電池,帶動終端氫消費、加速綠氫替代。3)支持氫車上路,與燃油車、鋰電池汽車同路權。4)打開大家對氫能的認知,將氫從?;忿D變為大能源管理。
隨著氫能產業的發展,燃料電池、氫能源汽車等應用場景出現,氫氣的應用早已不局限于化工行業,“氫能”概念逐漸出圈。將氫氣作為?;愤M行管理,會讓氫在制備、儲運、使用多個環節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制約氫能產業規范有序發展。例如,現實中業務部門習慣于將氫氣的合法生產局限于?;瘓@區從而限制氫氣的大規模生產。另外,按照?;饭芾淼南嚓P規定,加氫站的建設困難重重。將氫作為?;饭芾?,建站需付出的投資成本、土地成本、時間成本更高。如果屬于?;?,國內加氫站只能建在?;饭I園區,往往距離居民區非常遙遠,通常位于城市偏遠地區,使得加氫的便利性大打折扣,已間接影響了氫能燃料電池和汽車的應用推廣。
目前我國對氫能管理的政策也在不斷更新完善,逐步將其納入能源管理范疇,迭代人們對氫氣認知。例如,中國正在積極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氫能供應站建設等,以促進氫能的發展和應用。同時,也在加強氫能的安全管理、技術創新和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以確保氫能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2019年兩會期間,“推動加氫等設施建設”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氫能未來是國家新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撐。氫氣與天然氣類似,都具有?;泛湍茉吹碾p面性,在其安全管理上應當可參照天然氣的模式,只要相關安全標準齊備,管控方法和流程得當,氫氣的安全性就可以得到足夠的保障??梢灶A見,未來,電+氫體系,將優化能源安全保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未來氫從?;饭芾磙D變為大能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