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要充分發揮西部地區的比較優勢,做好金融服務高質量西部大發展新格局的工作。
——地平線創始人& CEO余凱博士:汽車智能化發展要回歸理性,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
尚福林:發揮西部比較優勢,推動形成高質量西部大發展新格局
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新時代西部開放進程明顯加快。金融作為經濟的血脈,要在推進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1.發展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部地區5086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56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現在進入擺脫貧困轉向鄉村振興的過渡期。接下來,要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向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
在服務產業興旺方面,只有通過產業發展才能實現真正的“造血”。金融要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西部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
在支持鄉村建設方面,西部地區有大量的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圍繞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發展特色旅游,提供特色金融服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服務設施。
在服務農民增收方面,多渠道促進外出務工和本地就業,做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后的“新市民”金融服務。
2.增加綠色金融供給,服務“雙碳”目標。
西部地區是我國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重要水系的發源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西部開發的根本,不僅關系著西部地區,更關系全國。
要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持續大力發展碳排放交易體系和綠色金融體系,推廣基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因素的ESG責任投資理念,通過價格信號和金融市場機制引導全社會資源配置和減排路徑選擇,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綠色轉型發展。
3.堅持創新驅動,支持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西部地區結合自身優勢,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升級,同時新經濟蓬勃發展,孕育了新的發展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陜西在科技創新驅動方面,具有西部地區特有的產業基礎和人才優勢。陜西當年就是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點省份之一。陜西重點大學的數量在全國排第四,僅次于北京、上海和江蘇。
一方面,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陜西在這方面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特點和優勢。要充分挖掘西部地區數字化發展的后發優勢與協同優勢,在培育新動能和傳統動能改造升級上邁出更大步伐。
另一方面,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西部開發要與東中部協同互動,利用成本優勢有序承接產業轉移,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安全。這既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鏈轉移的主流方向,也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的要求。持續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與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充分考慮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客觀情況,合理調配信貸資源。
4.深化金融高水平開放,促進協調發展。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迎來新機遇。
沿海地區在改革開放中得到快速發展,很重要的一條是沿海的區位優勢。從歷史上看,海洋貿易運輸是從15世紀之后才興起的。在此之前,主要靠的是陸地貿易運輸通道。中國有三分之二的邊境線是在陸地,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從內地啟程。
目前,西部地區西有中歐班列,南有西部陸海新通道,陸上通道正在不斷拓寬。為此,要積極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提高對外開放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提升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共建“一帶一路”的能力。
余凱:汽車智能化發展要回歸理性,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
余凱認為,到2025年,真正要做的是在合理的性價比下,把高速NOA,環線的NOA封閉道路的自動駕駛體驗,做到如絲般的順滑,而且價格不能太貴。同時要持續投入真正地把城區的NOA做到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