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愉悅資本劉二海:現在是VC投資的黃金窗口期;新能源不會再投乘用車,但商用車還有機會。
——長城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蔣飛:制造業PMI略有回升,政策組合拳已在路上。
劉二海:現在是VC投資的黃金窗口期;新能源不會再投乘用車,但商用車還有機會
“過去的這一兩年,包括現在,其實是‘VC時刻’,或者說VC投資的黃金窗口期?!?/span>
在一波從業者感慨“VC時代已經結束”的當下,劉二海卻斬釘截鐵地說道。在他看來,如果一個賽道成為幾乎所有人的共識,比如新能源乘用車賽道,就跟VC沒什么關系了,而是PE們施展身手的時候,所以他總是強調“非共識”?!艾F在的投資方向非常分散,就是VC干活的時候了。在紛繁復雜的主題中選擇方向,這是VC展現價值的時代?!?/span>
6月13日,劉二海在愉悅資本北京辦公室接受《財富》(中文版)的獨家專訪時,詳述了他對宏觀形勢的判斷及愉悅資本的投資邏輯,并首次復盤投資瑞幸咖啡背后的商業思考。
其實新能源汽車也是一個從“非共識”到逐漸有共識的領域。都不用說太早,2019年的時候都沒有人認為新能源一定行?;蛘哒f對電動車的發展,并非大家一直都看好,實際上是從2015年左右到現在,隨著電池的每千瓦時成本下降,同時續航里程增加,里程焦慮逐漸減弱,還有人開始做混動(車型),這個行業的發展才逐漸成為大部分人的共識。
劉二海認為: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因為它的發展模式是非常成功的,而這個成功一方面來源于國家引導消費端,給消費者補貼,另一方面在于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家和投資人們利用技術的進步撬動了這個巨大的行業。今年一季度中國的汽車出口量甚至超過了日本,以前能想象嗎?不可能的。作為中國的第一大產業,主要靠企業家精神和民間投資以及政府的產業扶持政策,走到這個程度,從宏觀的角度,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高興。
然后我們來看所謂張三李四王五之間的競爭。其實某一個產業在本國越內卷越競爭,在全球范圍內就越有優勢,這是競爭原理。不管是以前的手機、家電還是現在的汽車、電池,都是在中國很卷的領域,所以在國際上都很有競爭優勢。新能源汽車就到了這個階段,至于張三、李四還是王五排第一?其實無所謂,因為無論誰排第一,產業都是大發展。企業的命運只是涉及個別企業的策略是否正確,當然會有企業因為競爭激烈受到影響,但市場化本來就是這樣。在競爭中,企業只能靠效率和靠技術取勝。
關于競爭,還有一個維度是新能源汽車廠商與傳統汽車廠商之間的競爭。一定會有不少新玩家在未來的汽車版圖中占有非常主導的地位,但老玩家也不會說都被清理掉。同時,開始做新能源汽車的老玩家也不太可能橫掃新玩家,你能橫掃比亞迪和特斯拉嗎?或許你會問,那蔚來理想小鵬能堅持住嗎?但這充其量是個別企業的問題,整個新勢力們不會輸給老玩家,同時福特們也不會消失,所以它會是個犬牙交錯的一個行當。
過去我分析過很多這樣的行業,比如游戲行業,當年從手游開始興起一批玩家,老的手游玩家包括早年的盛大、騰訊、網易,然后出現樂元素、米哈游,這些玩家們也很厲害,但是并沒有把別人徹底清除掉。確實有老玩家可能慢慢受到一些影響,有新玩家成了大公司,但也不是徹底顛覆性的,或者說新玩家來了,老玩家徹底就沒戲了。汽車也是這樣,不太可能出現新玩家把老玩家徹底轟出去的情況,但有可能有的玩家會落后,從宏觀的角度是這樣的。
至于說這個行業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我覺得從行業上沒有太大的挑戰,競爭激烈很正常,不激烈怎么能發展?如果說這個行業有人不行了,這也很正常,這么多新能源汽車,怎么可能每家都出來?一定有人會消亡,但是整個行業毫無疑問已經取得了第一階段的領先身位。
當然行業可能很快面臨第二個階段,首先是別人也開始發力了,建工廠了,中國公司是不是還有優勢?另外國外也有一些政策法規的限制,比如中國汽車去美國市場應該會受到政策的巨大影響,但是去歐洲、中東、南美未必有這樣的限制。前段時間福特拉著寧德去建廠,表明解決方法之一是跟別人擁抱,或者說是跟本地利益相關者合作,這是我們講的“全球化3.0”的第一條。
其次是,中國公司在競爭中的一個優勢是數字基礎設施的資源。包括自動駕駛以及數字化的營銷等,中國公司都是領先的,而且成本也有競爭力。再加上中國的產業鏈優勢,汽車行業確實到了大舉進攻出海的時代。
至于行業內部的競爭,都很正常,一定會慢慢有人不行,不管是被合并還是被轉讓,都屬于行業內部的整合,行業本身是往上走的。這也充分證明市場化的力量。另外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意義,就是帶動了電池技術的發展,電池技術是能源問題,而能源又跟碳中和相關,相當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引領了碳中和的發展,足見其戰略價值之大。
蔣飛:制造業PMI略有回升,政策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點評
結論:6月份PMI與5月相比并無明顯改善,表明當前我國經濟景氣水平偏弱,恢復發展基礎仍需鞏固。近期國常會強調要“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我們認為下半年貨幣寬松可能性仍存,財政政策方面,專項債、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出也較可能。其余政策導向也可重點關注后續國常會與政治局會議等。
數據:6月份,制造業PMI為49.0%,前值48.8%。其中生產指數為50.3%,前值49.6%,新訂單指數為48.6%,前值48.3%,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4%,前值47.2%。
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2%,前值54.5%。其中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7%,前值58.2%;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8%,前值53.8%。
要點:制造業略有回升但仍在收縮。需求端看,6月份與4、5月特點一致,內生動力不足,出口壓力加大。新出口訂單連續三個月在收縮區間下降,或預示出口壓力仍在加大;而地產銷售深度調整、政府債融資金額也不及過去兩年同期,內需指標依然偏弱。生產端看,產能釋放仍受抑制,不同規模企業景氣分化。大型企業生產好轉,而小企業生產壓力仍在加大。價格與庫存端看,價格仍在下滑,產成品主動去庫仍在繼續。我們結合產出缺口、M1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等領先指標,判斷下半年PPI 同比可能還會再創新低,即使四季度見底回升,大概率也是底部盤整。
非制造業雖在擴張期間但持續回落,服務業恢復性增長放緩,建筑業景氣水平也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我們認為居民出行半徑擴大對服務業的邊際貢獻可能將逐漸減弱;基建投資增速可能仍將下滑,地產投資與新開工也不樂觀。
對于政策導向,6月17日國常會強調“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時出臺、抓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備,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6月中旬,政策利率(7天逆回購、MLF)已相繼調降10BP。6月29日國常會提到“要打好政策組合拳,促進家居消費的政策要與老舊小區改造等協同發力,形成促消費的合力?!蓖罂?,我們在《下半年國內經濟展望》預計下半年整體貨幣寬松(例如降息)的可能性也仍然存在。對于財政政策,三季度可關注地方專項債加快發行使用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推出。其余政策導向也可重點關注后續國常會與政治局會議等。
生產:大企業帶動PMI生產回升,小企業生產仍在收縮
6月份PMI生產指數環比回升0.7個百分點至50.3%,重新進入擴張區間,表明制造業生產活動有所加快,不過與往年同期對比來看,6月份PMI生產指數偏低。今年前5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18.8%,仍在筑底階段,對制造業生產也形成一定壓力。
生產指數分企業規???,大中型企業生產指數均回升,值得關注的是小企業生產壓力加大。大型、中型企業PMI生產指數分別從上月50.1%和48%回升至52.7%和50.2%,位于擴張區間,對PMI拉動作用較明顯,而小企業景氣水平繼續回落2.2個百分點至45.7%,小企業生產景氣水平已經連續4個月下行。分行業來看,部分行業景氣度持續擴張,但仍有部分中上游行業生產活動放緩。統計局指出,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器材、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兩個指數均位于擴張區間,產需釋放較快。
供應商配送時間維持平穩,6月份制造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4%,環比下滑0.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維持在51.9%,均在擴張區間,表明當前各行業物流配送時間大致維持穩定。6月份(剔除端午節當周)全國高速公路貨車周通行量5170萬輛,與5月份基本位于同一水平。